东海东路麦岛路地道出入口分布情况。市住建局供图
东海东路麦岛路地道投用。徐美中 摄
本报9月2日讯 今后,游客逛小麦岛公园更方便了!2日记者探访发现,东海东路麦岛路地道东侧和南侧通道顺利投用,市民游客前往小麦岛休闲、游玩有了更安全便捷的“绿色”通道。据了解,施工过程中攻克了最不利地质条件,剩余一个出入口将于明年建成。
小麦岛作为“岛城热门打卡点”之一,年均吸引超百万游客。2日上午,记者顺着麦岛路往南,来到东海路交叉口附近时,看到了一个巨大提示牌,告知前往小麦岛的市民,可以从地下通道通过。这处通道出入口,外形和地铁站的出入口有些相似,且配备了下行扶梯。旁边,则有方便轮椅等特需人群出行的直梯。顺着楼梯下行,进入地道后,两侧墙壁上可以看见小麦岛巨幅风景照。地道西侧出口,和小麦岛公园地下停车场相连。
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发展中心公用工程建设科科长邴绍廷告诉记者,东海东路麦岛路地道工程于2024年10月开工建设,地下通道建设方案采用“口”字型布置,在东海路、麦岛路路口东北侧(麦岛金岸小区)、西北侧(锦园小区)、西南侧(麦岛停车场)和东南侧(麦岛污水处理厂)分设ABCD四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都将配备电扶梯和直梯,方便市民进出,其中西南象限与麦岛路西侧停车场地下车库联通。考虑到旅游旺季小麦岛景区游客众多,为了不影响游客体验,实现早投用、早见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崂山区城市管理局不断优化建设方案,制定了“两步走”的实施方案:根据路口人流分析,优先实施东侧(AD)、南侧(CD)通道,以保障南北向过东海东路、东西向过麦岛路的主要人流过路需求;待西北侧(B出入口)绿化、电力迁改完成后,再实施北侧(AB)、西侧(BC)通道,实现“口”字形地下通道全互通。
中铁建工集团东海路麦岛路地道工程项目部经理宋克坤告诉记者,项目地质属于浅埋暗挖施工中最不利的V级围岩,地道顶部位于淤泥质土层,底部位于微风化花岗岩层,这种“上软下硬”地质结构施工控制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同时,周边水、电、燃气等管线复杂,紧邻麦岛污水处理厂直径1800和直径1400污水管,地下水位高(地面下0.5-1米),止水难度大。项目首先对周边管线、地质进行全面排查复核,及时与业主、设计等单位沟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初支做法,初支断面类型由三种增改为九种,避免了初支施工过程中与周边管线冲突,为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项目围岩等级为最不利条件的六级。项目对隧道上方开放路面满铺钢板、减速带,减少过往车辆对地表影响。每天进行3次隧道沉降监测,进行洞内、地表双液浆注浆加固,且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勘查、研讨,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同时采取24小时不间断施工抢抓节点,确保工期切实可控。为缓解市民、游客停车难题,改善周边交通秩序,持续提升沿海一线景观品质,崂山区在此区域先后建设了麦岛停车场和小麦岛入岛景观带“麦岛云桥”。东侧、南侧通道投用后,衔接“麦岛云桥”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多种交通出行方式,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的新通道,同时构建亲近自然的城市公园和活力开放的滨海空间。
“剩余出入口,本月完成管迁后,我们将进场施工,确保明年上半年建成投用。”邴绍廷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打通群众出行的堵点、难点,让市民“走得通”“走得顺”,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切实提升城市形象。(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
■新闻链接
前海已有多处地下通道
旅游旺季,前海一线客流密集,道路交通压力大。建设地下通道,实现人车分流,有利于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提升游客出行体验。在东海东路麦岛路地道建成投用前,去年,我市完成了莱阳路海底世界地道、东海东路极地海洋公园地道建设,以往莱阳路海底世界门口车行缓慢现象得到了极大缓解。两处地道各有特点,其中莱阳路海底世界地道兼具游览、过街双功能,极地海洋公园“小通道”则带来大畅通,原地面信号灯及斑马线取消后地面行车速度和通行效率大幅度提升。
今年,我市有序推进5处过街设施项目,6月崂山区劲松七路合肥路小学天桥投入使用,山东路鞍山路西吴家村站地道也已进入暗挖施工,年底前福州北路奉化路、延吉路天桥也将结合双山隧道及南延配套工程开工建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