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6年,明崇祯十一年。一杖一衾,孤影天涯,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踏上了他生命中最炽烈也最辽远的万里遐征。
驿路迢迢,烟水苍茫。他的足迹深深浅浅,印刻在浙赣湘桂黔滇的云山雾嶂间。
农历四月廿八,徐霞客自黔中普安踏入“滇黔锁钥”盘州地界,盘桓十数日,探幽碧云洞府之奇诡,访胜丹霞层峦之雄浑,行吟于双凤古驿的苔痕石影……不禁发出“是城文运,为贵筑之首,非他卫可比”的慨叹。
时光如逝川奔流,三百余载倏忽而过。胜境关下,文脉犹存,山河新颜。
曾经那一声穿越时空的盛赞,宛如无形丝线,将黔贵盘州与江南江阴紧紧相系——盘州红果城区,一个汇聚超千名江阴籍旅居者的“江阴村”,悄然扎根,枝繁叶茂。
一
缘起
揉面、调馅,铁板上滋滋作响……地道的永康状元饼新鲜出炉,数十位来自浙江永康的“银发族”呼朋唤友,好不热闹。
8月20日上午10时,盘州半山·青云台小区,欢声笑语从“江阴村”的“浙江厅”里传出。
“江阴村”,因江浙一带旅居者汇集盘州买房聚居而得名。
一廊之隔,“江苏厅”同样温馨流淌,旅居老人们三两围坐,打桥牌、下象棋……这两处精心打造的“旅居共享客厅”,桌椅沙发齐备,水电网络通畅,连卫生间都贴心安装了扶手。
“记者同志,尝尝我们永康的味道!”69岁的吕月婷,裹着碎花围裙,将刚烙好的状元饼塞进记者手中。
浙江厅内,围桌包饼。图源|受访者
“这里的服务品质高,晚年生活有滋味。”吕月婷笑言,此前她曾旅居云南,最终选择盘州,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不仅因老友在此,更因沪昆高铁快意畅达。
“高铁出站后呼吸的第一口空气,我就知道找对了地方!”永康同乡徐果跃,足迹踏遍承德、威海、西宁、普洱等80余个城市,盘州得天独厚的“凉”与“爽”,让他不仅自购两居,更呼朋引伴,结伴而来。
来自江苏江阴的退休医生赵锋,对此有着精准的专业视角:“凉快的地方很多,但凉爽的地方很少。盘州的夏天,一场恰到好处的微雨便能调节湿度,体感极佳。”
两两相较,让他最终舍弃了抚仙湖畔的洋房,选择扎根盘州。
昔日分隔边陲的“锁钥”,成为迎接旅居客流的“门户”。这些年,在两地政企合力推动下,江阴组织看房团,盘州连年赴江浙“吆喝”,2021年至今,远客置业者如溪流汇江,渐成气象,今年上半年已达17.2%,每10套新房中就有2套属于“新盘州人”。
“村民”在新家练习乐器。图源|受访者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丰富避寒避暑旅居等特色产品。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对“大力发展旅居产业”作出部署安排。
正如候鸟迁徙,飞行是过程,找到越冬地才是目的,旅居二字,核心在居。
作为首个与江阴政企联动的本土地产,盘州九城地产公司专设旅居客户部,用精细服务赢得旅居群体信任。
“卖房子绝不是一锤子买卖。”盘州九城地产营销副总刘旭笑谈,打造“江苏厅”“浙江厅”,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到这份情谊。
他掰开手指头细数服务清单:免费高铁接站、为空置房开窗通风、连续举办五届旅居节、社区书画展……这些点滴用心,正是将“旅居客”转化为“新家人”的粘合剂。
这份归属感,在生活的仪式感中愈发醇厚。
农历七月半,盘州有“烧包”祭祖传统,江南亦有“祝飨”习俗。
“江阴村”里的村民们,在当地买上必备的鯿鱼,备好一桌家乡菜肴,于半掩的家门处,向着青山朗声呼唤:“老祖宗,回来吃饭啦!”
“日月春秋又一年,老祖宗也来盘州家里避暑了。”有人在“江阴村”里的微信群发了句感慨,有人则以“万里择清凉,他乡亦故乡”点赞回应。
旅居节人气旺。图源|受访者
二
融入
当山谷马蹄声碎,被高铁风驰电掣的汽笛取代;当万重驿路艰险,隐入朝发夕至的大道纵横,“江阴村”人在此找到的不仅是清凉,更是生活的暖意、心灵的相契。
永康“摄影发烧友”徐金星,用一组红果新城现代律动与妥乐古村千年静谧的摄影作品,在社交平台收获数十万点击,“想去盘州避暑养老”的留言刷屏,盘州的魅力借由“新盘州人”的视角传得更远。
这位身兼金华“婺老之声”、永康“丽州之声”等多个宣讲团团长的“党课爷爷”,在盘州找到了新的使命。
听闻一个五代人八十余载接力守护红军墓,“先祭英烈、再拜祖宗”的家规代代相承,邹广阳、邹广周两兄弟获评“全国道德模范”,这位曾被评为浙江省“活雷锋”的老人不禁惺惺相惜。
8月28日,胜境关下,红军坟前,徐金星肃然而立,又来到邹广阳、邹广周两兄弟家中把手攀谈。
“这是多么鲜活、厚重的红色教材!”徐金星激动地说:“我要把这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作为回家宣讲的第一课。”
徐金星发的朋友圈。图源|受访者
从“被服务者”到“共建者”,心态之变、身份之变,编织着更温暖、更宜居的城市生活圈。
退休医生赵锋被大家共同推选为“村长”,他的忙碌,远不止于“江阴村”的家长里短。
8月11日,赵锋应邀在盘州市图书馆“盘州讲坛”分享中医保健心得,从日常饮食科学搭配到四季养生精髓,从实用穴位保健到情志调养智慧……这场讲座格外受追捧,实则早有伏笔。
每年避暑季,赵锋每周二在青云台小区义诊,新老邻居纷至沓来,甚至有本地医生专程上门取经。
“帮大家号号脉,了解身体情况,举手之劳。”赵峰言语平和,却道出深厚情谊:“这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山好水好,总想为这里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选择一座城市旅行,或许是一时兴起;但选择一座城市旅居,则一定是因为真心喜欢。
一则“他乡遇故交”的逸闻在盘州旅居圈被大家津津乐道:一对因世事繁忙阔别多年的老友顾永成、刘燕江,竟不约而同选择盘州作为退休生活的港湾,在胜境关下重逢续写情谊。
插花也成了“村民”旅居生活的小情趣。图源|盘州融媒
人与城、新与老的情感互动与价值共创,在盘州持续升温:
旅居于此的江阴作家陆文勤,续写着新时代的“霞客游记”,盘桓的山间明月、养心的夏日清凉、邻舍的淳朴笑容,皆化作她笔底流淌的温暖人间,晕染出这山这水的烟火长卷;
盘州市浙江商会,凝聚在盘浙江人8000余名、浙商企业近200家,带动就业近万人,成为连接浙黔的坚实桥梁。仅最近两年,就从金华地区精准引流超3000人次赴盘旅游旅居;
盘州市江苏商会,成功组织“百家苏商进盘州”活动,吸引30多家苏企共同打造江苏工业园。如今,更多江苏企业看好盘州“贵州西大门”桥头堡优势,跨越山海,在此投资兴业;
……
新面孔悄然改变城市,城市也为之倾心。
街角“上桥头牛肉馆”的店主,因“新家人”频繁光顾,默默备好他们钟情的特色蘸料。“村民”们不光自己吃好,还真空打包寄往远方,小小店面年营业额竟超百万。
与“江阴村”一街之隔的农贸市场,每年盛夏总有吴侬软语交织,甚至夹杂着新学的盘州口音,支摊商贩王阿姨也学会了一句江阴话:“嗨伲刚阴宁!(我们江阴人)”。
“亲戚越走越亲,我们两地文化上也得热络起来。”盘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叶利军展望未来:“下一步,我们将联动两地文艺爱好者共同采风,举办摄影展、书画展,让文化的纽带更加牢固。”
“村民”在座谈会上发言。图源|受访者
三
闯关
8月22日,“江阴村”里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盘州市委书记陈石率文旅、住建、交通等多部门负责人,与数十位旅居者推心置腹。
“公交站离住处有点远,能否优化?”
“旺季直达高铁停运,老人周转不易,能否协调经停?”
“我是退休教师,有点教学和管理经验,希望能有所帮助。”
“江苏是纺织大省,‘东纺西移’盘州招商若有需要,我们也愿牵个线、搭个桥。”
……
聊的既有涉及切身利益的“家事”,也有关于“第二故乡”加快发展的“城事”,字字句句,关乎城与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有旅居客人,都是我们的文旅调研员、发展观察员。”陈石一语点破关键——旅居,核心是心灵安居;客源,本质是宝贵资源。
“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旅居也是重要抓手。大家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核心就是‘好吃好在’,我们绝不回避、照单全收,清单化、台账化逐项抓落实。”共识由此凝聚:要将这四个字,锻造成盘州旅居最闪亮的招牌。
“村民”镜头下的盘州风光。图源|受访者
会前,盘州也曾盘点家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百强县……凭发展活力和文旅魅力摘下的这数顶“闪亮桂冠”,是旅居经济的过硬“底牌”。
风口,抓住了才叫机遇。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预测:2025年中国康养旅居将达1.9亿人次。
近邻云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声势浩大。同属老工业城的云南曲靖,借鉴“清凉牌”成功转型,去年全市接待避暑游客超80万人次,就连曾经的“空心村”土瓜村都成了旅居名村。
一关之隔的盘州,感触尤深:错过一季,或落后一个时代。
收官开局,战鼓声急。当地干部以棋局为喻,“云南是老牌劲旅,贵州是文旅新贵,楚河汉界就在盘州,守关更需闯关!”
“风口已至,各善其长,从观光游到度假游再到旅居,意味着从短期体验转向长期、深度、可融入的生活场景构建,对医疗、配套、文化提出更高要求。”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吴佳妮教授坦言。
连续12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并稳步进位至58位的盘州,在满足品质需求上显然拥有更多底气:盘州市人民医院稳居全省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评估榜首;地处云贵省会黄金中点,坐拥高铁“一小时经济圈”;入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商贸氛围浓厚……
宜居盘州。图源|盘州融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雄关。关山之下,蹄声犹在耳,车轮已辚辚!
今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基本建成”目标年,盘州是贵州面向云南及东南亚的“双向桥头堡”。当盘州至兴义铁路全线铺轨工程圆满完成,向年内建成通车发起冲刺,盘州将从沪昆高铁途径站点成为开放新枢纽;8月27日,盘州市商务发展中心成立,专司国内外贸易、国际经济合作等外贸服务工作,开放棋局精妙落子。
当物理雄关已破,何以闯心理雄关?
“闯得出去,留得下来,才有活力。”陈石充满信心,这份闯关的底气信心,源于脱贫攻坚的淬炼,源于发展体格更壮、颜值更高、家底更厚,更源于不断涌入的“新盘州人”,他们正以知识、技能、热忱与资源,深度参与城市脉动。
闯关,盘州众成鞋业,一年500万双女士鞋远销北美;
闯关,江苏籍客商创办的贵州文铭人造草坪有限公司,去年投产后将超5万平方米高端人造草坪铺到了越南;
闯关,贵州伟豪电路科技有限公司一批PCB电路板远销香港,标志着六盘水市首次实现集设计、生产、组装、测试于一体的全链条电子产品出口;
……
闯关而出的盘州人,在昆明开办200余家公司,挺进建筑业和酒店商贸等服务业;还将一锅盘州铜锅牛肉做成了品牌俏销北上广,“盘州牛肉厨艺工”入选省级劳务品牌,仅普田一镇村民在外经营盘州牛肉门店就超300家。
当风口与雄心共振,“好吃好在”的魅力持续释放,湾田盘州盛世、新天地、奥体城等小区的开发商瞅准商机,竞相推介旅居,湖南、四川、重庆等省份客流纷至沓来渐成规模,一个又一个新的“江阴村”在盘州次第生长……
“村民”的朋友圈。图源|盘州融媒
四
出发
立秋已过,暑气渐消。
归途的行囊,装得下山川,也盛得下乡愁。
高铁站内,部分避暑客踏上归程,引人注目的是那鼓鼓两个行李箱。
“一个装行李,一个装盘州牛肉、刺梨、生态米,得把这份新乡愁带回去给亲戚朋友尝尝!”来自浙江的李先生笑言,虽然快递物流很方便,但要的就是这份质感。
这场景,令人想起《明朝那些事儿》的结尾:“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胜境云深处,心安即吾乡。
一座胜境关,承载过多少步履: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忧思行迹,红军长征的转战烽烟,闻一多、曾昭抡引领的西南联大学子文脉星火,陈赓兵团解放云南的铿锵足音……无数背影在此交汇,以脚步丈量山河,追寻天地大美。
雄关矗立,大道如砥。
新时代的人们踏足此地,寻的是身心的栖息,觅的是生命的延展,它见证的不复是金戈铁马的征伐,而是新的归来,新的守望,新的出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刚 谌晗
编辑 曾书慧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马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