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尖”红色文旅开发要突出“五个打造”
宋炼钢
“红花尖”是湖南省的红色高地,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歌谣、红色戏曲创作的大本营。如何开发“红花尖”红色文旅,我认为要突出“五个IP”打造。
一是突出打造红色歌谣、红色戏曲创作大本营这个IP。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花尖”地区创作传唱了大量红色歌谣,比如:《老子本姓天》《要当红军不怕杀》《坚强苦战》等二十余首,创作演出了红色戏曲(花灯戏)《李亘探监》《鲁胖子哭头》等七部。既可以用碑石的方式集中展陈,也可以用展演的方式集中传播;既可以用“红歌大舞台”的方式形成全国性的红色IP,也可以用情景体验的方式带动游客情绪。
二是突出打造红色花海这个景观IP。在核心景区改造、栽种杜鹃、红檵、红枫等红色花木,形成视野范围内1000亩左右的红色景观,做到四季都红,打响“红花尖”的红花IP。
三是突出打造松树炮、土马灯、红军粮等文创IP。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花尖”地区制作了第一门松树炮、第一盏土马灯、第一袋红军粮,要据此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形成一系列景观产品。
四是要突出打造红花尖地区名人故里这个研学教育IP。在这里,诞生了湘军重要将领、“平江勇”头领余虎恩,清末文化名人李元度,共和国开国上将钟期光,新中国设计第一人周令钊等名人,与“红花尖”红蓝相映。要将名人故里与“红花尖”形成连线,激活文旅研学教育。
五是要突出打造红色故事这个情感IP。在“红花尖”地区,发生了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要将其做成故事长廊,编成情景剧,制成朗诵词,将红花尖做成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故事之乡。(作者系湖南省文旅智库专家、岳阳市政协文旅体融合发展委员工作室召集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