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聊城,因是黄河和京杭大运河唯一实质性交汇城市,被誉为“江北水城,两河明珠”,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农耕文化、燕赵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形态在此交流交融。
这座被水滋养的鲁西古城,既有北方的豪迈大气,又带着江南的婉约灵秀。在抗战时期,更是鲁西北大地,乃至冀鲁豫地区一座不屈的堡垒。当硝烟散尽,那些回荡在城墙砖缝里的呐喊、流淌在运河波涛中的抗争,依然在诉说着聊城儿女保家卫国的壮怀激烈。
图为东昌湖风光。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古城热血:烽火中的鲁西堡垒
1937年,日军铁蹄踏碎华北平原的宁静,聊城也被卷入战火。时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的范筑先,遂发动民众建立抗日武装,保家卫国。面对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的撤退电令,范筑先断然拒绝,于同年11月19日发表“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的著名“皓电”。
图为莘县王奉镇前耿楼村。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聊城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范筑先很快建立起一支6万人的抗日武装,开辟了30多个县的抗战局面,鲁西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8年11月,日军重兵围攻聊城。范筑先拒绝部下突围的建议,亲率部队与守城军民浴血奋战。城墙之上,大刀与刺刀碰撞出火花;街巷之间,手榴弹的轰鸣震彻云霄。最终,包括范筑先在内的700余名守城将士壮烈殉国。
图为临清市李圈村中共清平县委旧址。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除了“铁血将军”范筑先外,在聊城这片红色热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队长马本斋更是家喻户晓。1940年初,日军在冀中平原疯狂扫荡,根据地麦收遭受严重威胁。
经过严密侦察,马本斋选定康庄设伏,制定“引蛇出洞围点打援”战术,先派小队佯攻安家村,诱使驻衡水日军出援,后切断电话线。马本斋带领主力埋伏在康庄公路两侧高粱地,出其不意伏击敌军。战斗仅仅持续了几十分钟,敌军就被全歼,创造了八路军零伤亡纪录。
马本斋带领的队伍被毛泽东主席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转战冀中平原、渤海之滨、冀鲁豫敌后战场,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7万余名,建起“敌后抗日堡垒”,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血色战旗:那些永远年轻的名字
在莘县张寨镇苏村阻击战陈列馆,一组数字让人驻足:130名指战员,阻击十倍于己的日军陆空联合进攻,毙敌300余人,掩护近万人突围,最终仅8人生还。
展柜里的破军壶、带弹孔的绑腿,无声诉说着1941年1月那场惨烈的战斗。“战士们用身体堵枪眼,最后时刻还在喊‘坚决顶住敌人,掩护首长机关转移’。” 讲解员指着复原场景里的断墙为参观者讲述。
图为莘县张寨镇苏村阻击战陈列馆。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冠县六十二烈士纪念馆,有一段悲壮的历史被永远铭记。1940年,为粉碎日军的“扫荡”计划,62名八路军战士在冠县与敌人展开激战。
他们被困在一座民楼内,面对敌人的炮火与冲锋,始终坚守阵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灭绝人性的敌人见强攻不下,竟丧心病狂地纵火焚楼。在熊熊大火中,战士们同仇敌忾,视死如归。
连长王德林在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教导员孙树生举枪自戕,倒身火海之中。其余战士在向敌人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后,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纷纷纵身跳入火海。
图为冠县六十二烈士纪念馆展厅。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这些名字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功业,却用最朴素的“守土有责”,在鲁西北大地上织就了最壮烈的血色战旗。
边区星火:军民同心的“钢铁濮范观”
走进莘县大张家镇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煤油灯、旧桌椅还原着当年的办公场景。1941年至1945年,冀鲁豫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机关在此驻扎,在“日伪轮番‘扫荡’和旱灾蝗灾”的绝境中,军民一起开荒种地、土法造武器,打造了军民同心的“钢铁濮范观”。
图为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纪念馆位于冠县清泉街道南街村红旗路西,原为冠县童文书馆,为清末民初建筑,坐西朝东,均为硬山起脊青砖瓦房,抬梁式结构,门窗为格棱门窗。1938年至1946年,先后为中共鲁西特委、鲁西北地委、冀鲁豫七地委、冀南一地委驻地,宋任穷、段君毅、赵健民、徐运北、杨易辰、许梦侠等多位领导人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
图为中共鲁西北地委旧址纪念馆。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纪念馆内还原了当年的办公室、会议室与卧室,桌上的文件、墙上的地图、床头的油灯,都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而日夜操劳的赤诚与担当。
精神传承:从烽火古城到活力新城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今天的聊城,将抗战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在发展中续写新的篇章。
图为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轻型客车生产线。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漫步聊城高新区,昔日的战场如今矗立起现代化的厂房。中通客车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忙碌不停,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鲁西集团的绿色化工园区里,科技赋能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截至2024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7.23%,昔日的抗战后方已成为鲁西制造业高地。
图为鲁西地展园。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聊城粮食年产量超55亿公斤,瓜菜菌产量超1100万吨,被誉为“中国蔬菜第一市”;
冠县作为全国最大的灵芝种植和经营集散地,灵芝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灵芝、桑黄和阿胶也成为“聊城新三宝”……
图为冠县灵芝种植基地。聊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聊城正以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为动力,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挑大梁,奋力夺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胜利。
重走抗战路,来聊城吧!在这里,你能在光岳楼的晨钟声里听见历史的回响,在运河的波光中看见军民同心的倒影,更能在古城新貌中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是从烽火中淬炼出的坚韧,是向着未来勇毅前行的底气。
来源:中国新闻社(作者 孙婷婷 赵宗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