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夜市街区,体验夜幕下升腾的“烟火气”;赶非遗之旅,领略匠人神乎其技的手艺绝活;游和美乡村,品味诗意田园生活的悠然惬意……今年以来,宣城市以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场景为主线,以游客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牵引旅游服务持续完善,以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差异化的多业态场景释放带动宣城市文旅消费全面升级。
“夜间经济”点燃“烟火气”
夏天来了,夜间经济也“热”起来。
广德经开区的“星火夜市”里霓虹闪烁,近150个摊位人声鼎沸,各种串串在烤炉上翻滚,毛豆腐在铁板上滋滋作响,多元化、创意化的夜间消费模式助推旅游市场再升温。
“以前哪有这么热闹?就是一块空地。”卖烤冷面的刘姐笑得合不拢嘴。在国有平台统一管理和包装下,夜市焕然一新。“现在一天能卖四五百份冷面,过去想都不敢想。”从一块摆地摊的空地,经全面升级基础设施和业态布局,对安全秩序、环境卫生等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今年“五一”期间“星火夜市”正式开放,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创收500余万元,单日最高销售额达133.7万元。
如今,这里日均人流量超万人,带动店铺增收两倍以上,不仅如此,广德市还上线了“天寿市集”“稻子换苹果”等多个新业态,1—7月接待游客80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45亿元。
从开发夜间经济入手,宣城市多地积极探索“文旅+”夜间经济多元业态融合,通过政策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方式,加强夜间文旅项目谋划,拉动区域消费增长。
——泾县蔡村镇银河谷露营篝火团建、赵村里古韵体验、鱼鳞坝玩水烧烤、璀璨烟花秀等丰富的夜间经济活动,不仅点燃了乡村“烟火气”,更带动当地住宿、餐饮、娱乐消费实现爆发式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宁国河沥溪老街重点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以非遗展演、民俗节庆、文创市集等特色活动为抓手,推动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成功实现从静态观光到沉浸式体验的转型升级,自开放以来,已累计吸引游客数百万人次,带动商户营收千万余元。
从垂涎欲滴的“深夜美味”,到璀璨夺目的夜间光影,当旅游体验丰富了,场景品质提升了,夜间文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自然也增强了。
研学课堂“圈粉”更“圈心”
“抓住纸帘,轻轻提出水面,浅浅地舀一点纸浆,非常好……”走进泾县丁家桥镇宣纸产业园,一堂别开生面的“捞纸”研学非遗课正在进行。孩子们纷纷围在纸浆池边,在传承人的细致指导下,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竹帘,屏息凝神地等待着。随着竹帘的抬起,一层细腻的纸浆均匀地铺展在竹帘上,轻轻一荡,一张薄如蝉翼、韧似细绳的湿宣便在手中诞生。
“这次宣纸研学课真的很有意思,不仅了解了关于宣纸的文化和历史,我还亲手捞了一张宣纸,觉得特别有意思。”研学学生刘子宸见证了“一张纸的奇妙旅程”,脸上难掩兴奋。
用非遗打开研学新体验,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从青檀树皮、沙田稻草,到历经108道繁复工序——聆听宣纸“千年不腐”的奥秘,探究它的历史渊源。趣味性十足的非遗体验活动,使得宣纸小镇在众多研学点中脱颖而出,研学游持续火爆。今年以来累计接待研学游客9.5万人次,总体经济效益达350万元。
当教育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和课本,研学游也凭借着富足资源乘势而上。
风情诗意的自然景观、源远流长的非遗、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让宣城到处都是生动的研学教材和鲜活的研学课堂——
利用文房四宝、红色文化、非遗、古村落等文化资源,打造14门精品研学课程,编制“文房四宝”主题研学读本。泾县纳入安徽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县,宣纸文化园等4家单位纳入安徽省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单位。
以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行动为抓手,建设主题研学旅游基地100家。强化区域联动,与黄山、扬州、上海等地联合推出“文房四宝”“古村寻年味”“我是小小新四军”等跨区研学线路。今年以来,全市接待研学团队超1万批次、近60万人次。
自然课堂、非遗技艺、文化研学、红色旅游研学……宣城正不断升级研学游产品体系,打造文旅发展新亮点,解锁适宜多年龄层青少年的研学游正确打开方式。
亲水场景乘“热”而上
“开漂啦!”每年盛夏,是广德市四合乡最热闹的季节,响水关探险漂流凭借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刺激体验,吸引着长三角地区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身穿救生衣、头戴安全帽,乘坐橡皮艇沿着玻璃栈道顺流而下,在青山峡谷间尽享清凉与欢乐,从奔流的水花中一跃而过,在急流险滩中感受水流扑面而来的刺激。全程约90分钟的漂流体验中,120米的落差带来跌宕起伏的快感,途经10多处滩涂、20多个滑道及360度急弯,河道两岸林荫密布,怪石嶙峋,令游客大呼过瘾。
“当前日均客流量超过1000人次,周末人流量会达到一个小高峰。”工作人员介绍,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解锁”亲水玩法。
立足丰富山水资源优势,以涉水景区为核心引擎,统筹推进产品升级、场景拓展与服务优化,宣城市全面激活暑期文旅消费市场,“亲水避暑”成为全市清凉经济发展最鲜明特色。
聚焦“水”元素打造特色鲜明的业态场景,推进朝阳河泉水漂流、雪峰山胜境漂流、皖南飞瀑漂流、青龙湖水上世界等一批“清凉”主题项目。深化“亲水+”模式,龙泉洞景区利用洞口18度气温的天然优势,打造避暑纳凉空间,创新打造“森林音乐奇幻秀”;鄣山大峡谷创新开发峡谷嬉水、亲水徒步等特色项目,形成了类型多元、覆盖全域的亲水产品体系。
整合资源打造多层次、沉浸式避暑消费场景,围绕涉水景区景点推出“激情漂流线”“诗意泛舟线”“亲子戏水线”等涉水主题游线,策划“水漾青龙湖·夏日去嗨赛”亲子运动会等特色活动点燃夏日文旅市场,通过差异化定位打造精品主题“降温区”,让游客感受多重清凉魅力。皖南飞瀑漂流8月8日建成运营以来,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月亮湾水上乐园、旌德海啸馆等亲水体验项目日均接待游客数超1000人次。
从依托资源禀赋的“自然凉”,到业态更新的“创意凉”,宣城市各地通过产品上新、服务更新和场景创新,让“凉资源”持续释放“热效应”。(全媒体记者 徐文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