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李府“小姐院”。
布政李府认养人韦建军。
8月26日上午,在阳城县润城镇中庄村布政李府景区的小姐后院,推开东屋厚重的木门,在灯光下,木桌、木椅及雕花木床……家具摆设古色古香;环视屋内装饰,吸顶灯、立柜式空调、配套齐全的卫生间……现代生活设施应有尽有!
“我刚来时,这间屋的房顶一半坍塌了。”提起这处500多年的“古宅”向“民宿”的华丽转身过程,阳城县布政李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建军滔滔不绝:“把房屋修了以后,屋内原有的泥土墙保存完好,却不适合现代人居住。在保护利用中,我有个原则,就是不破坏文物本体的风格,在运行过程中还得考虑适用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环境,于是就在文物本体的外围,加了一层隔板,如果把隔板拆掉,文物本体依然保存完好。”
2017年起,韦建军作为古建文物认养人,以中庄村布政李府景区为核心,经过多年探索,开创了一条“文物认养+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成为山西省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典范,是名副其实的“文明守望工程的实践者”。
沁河边的千年古村落
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是积淀千年历史的三晋名镇。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沁河上的繁华古渡,商贾云集,市井繁荣,城堡式村落如珍珠般散落沁河之畔。“郭峪三庄上下伏,秀才举人两千五!”这句当地人的口头禅,向世人昭示润城古镇自古文风厚重,孕育英才无数。
“郭峪三庄上下伏”,所指是润城镇沁河沿岸的6个村庄:郭峪、上庄、中庄、下庄、上伏、下伏,几乎浓缩了明清时期润城人才辈出的骄人历史。其中,中庄村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尤其引人关注。
阳城文化学者石永乐是润城镇润城村人。他说,明清时期,上庄、中庄、下庄村“三庄”合称“白巷里”。约隋唐战乱时期,避难藏身的人们在此筑屋居住。约唐朝中晚期,形成相当规模的村落。
前些年,他在为下庄村整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资料时,在村内一块明代琉璃屋脊上发现题记:“前大唐太和元年,本里建佛堂三间镇风水,后至大明弘治十年重修,请到本县通济厢琉璃匠乔赟造。”由此推测,在唐太和元年(827年)之前,包括中庄在内的“三庄”,已是有相当规模且富庶的村落。
据史料记载,“白巷里”作为名称,一直沿用至1917年才废止。
不寻常的李家办过两件善事
韦建军与中庄村结缘,是村里的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是明嘉靖年间山东左布政使李豸及其族人的府邸。韦建军说,明初洪武年间,在元朝“行中书省”制度基础上,朱元璋设立了“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与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合称“三司”,其中布政司主管民政财税等。布政司分设官品相同的左、右布政使。在朝廷的地位中,左布政使的行政权略高于右布政使。两个布政使职权在分工上不同,左布政使掌管财税钱粮等,右布政使掌管民生政务及官吏等。这一官名,从明初期沿用至清末。
查阅史料得知,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白巷里人李豸高中嘉靖辛丑二甲进士,初授官职为陕西合阳知县,历任河间府同知,河南参议、副使、参政,湖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直至山东左布政使。
作为一方掌管民政财税的二品行政大员,李豸对国家经济和税赋问题颇为上心,曾因向朝廷连上11篇《计曹荐章》奏折,深得明隆庆皇帝赏识,被加授一级俸禄。
韦建军说:“李豸能成大名,与他的伯父李思孝是分不开的。”
自元朝以来,白巷里的冶铁、铸造业迅速发展,李豸的祖上是方圆百里有名的大户。李思孝是明中期白巷里“企业家”的代表,将生意做到河南周口、开封,安徽亳、泗、寿、颍四州及山东曹州,也有他的铁货市场。
发了财的李思孝办了两件大事:出资修建海会寺琉璃塔、开办私塾聘名师入塾讲课。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中庄出过7位进士、15位举人,贡生监生超过百人,与李思孝开办私塾鼓励读书不无关系。李思孝的善举,自身也得到回报,其弟李思恩中举入仕,其侄李豸高中进士。
史料记载,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明隆庆六年(1572年),为修缮海会寺,李思孝捐银6000两。为褒扬其善举,他的同乡、“三庄”上庄村人王国光为其撰写《龙泉寺重修宝塔佛殿记》碑记。王国光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在其从政40年中,官至吏部尚书,明万历年间曾辅佐张居正实行改革,在“万历中兴”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上庄村以王国光府邸为核心的“天官王府”已是国家4A级景区。
李豸的生卒日期不详,但其比王国光中进士要早3年。虽说其官阶等级比王国光低,但李豸却是“三庄”中从政最早的官员。
有趣的是,李豸之子李可久后来也中了进士,成就了一段父子同中进士的佳话。
大院为官宅、科举、商贾“合体”
衣锦还乡,是中国古代官员最自豪之事,最直接的举动就是在家乡修建宅邸,李家大院就是这一传统下的产物。
韦建军总结:“李氏家族在明清两代人才辈出,以科举入仕、经商致富闻名,李家大院逐渐发展为集明清官宅建筑、科举文化、商贾传统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建筑群。”
李家大院始建于明中期,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现存多为明清遗构,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大院分“棋盘八院”“环宅院”两个区域,以“棋盘八院”最为知名。院落多为四合院或三合院结构,正房巍峨,多为三层小楼,厢房则精巧别致,多为两层。“棋盘八院”的每个院落都设有大门和二门,中间由“之”字形的小巷连接,错落有致。
李家大院的院落均前后递进、左右相连,关上门自成一体,打开门则四通八达。屋顶采用悬山式,廊前木构精巧,砖雕、木雕细腻入微,将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生活哲理巧妙地融入其中,是民居砖雕艺术的精品,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与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李府最大的院子是粮仓院,主要是存放粮食,其中还有隐蔽的地下银库。李家几百口人吃的粮食都存放于此,东边有石碾石磨,足不出院就可加工粮食。“粮仓院是沁河流域官宅大院中独一无二的建筑,这得益于李家从事铁货经营、煤炭运销、粮食交易等生意获得的丰厚利润。”韦建军说。
穿过隐蔽的东耳房暗室就进入小姐院。小姐院分前、后院,整个院落秀气柔婉,是李家大院最为突出的院落。按封建传统礼制,类似小姐院的建筑应该体现“男尊女卑”的思维,但李家大院却不尽然,为整座大院最高建筑,且前、后两院并排相通相连,气派十足。
在接待客人的官宅院,现存的砖雕精美绝伦,且赋以不同寓意。名为“孔雀回头看牡丹”的主雕,寓意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对爱情忠贞不渝,而名为“鸳鸯卧莲”的副雕,寓意夫妻婚姻幸福美满。
韦建军认为,李家大院与著名的同位于阳城的皇城相府、天官王府,以及砥洎城的古宅院有所不同。他为李家大院总结出四大特点:官宅规制、防御设计、雕刻艺术、文化符号——主体院落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结构,高墙深院、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彰显官家气派;院落间设有暗道、哨孔、城墙式围墙及瞭望楼,体现明清时期晋东南民居的防御特色;门窗、柱础、照壁等处,遍布木雕、砖雕、石雕,题材涵盖吉祥纹样、历史典故,工艺精湛;院内保留“进士第”“科第世家”等门楣牌匾,彰显李氏家族科举成就与家风传承。
古建活化利用的“中庄样本”
然而,韦建军刚到中庄的时候,李家大院的情形并非如现在这样“神采奕奕”。
2017年初,与阳城县文物部门接洽后,韦建军来到中庄村。当时,中庄村周边的皇城相府、郭峪古城、湘峪古堡名声在外,就连“一街之隔”上庄村,也声名鹊起,游客不断。
而拥有李家大院的中庄村,却寂寞无声,门可罗雀。韦建军手机中至今还保留着刚到中庄时拍摄的照片:小姐院、御楼顶部坍塌,其他院落也是残垣断壁,“这些民居如果再不保护,二三十年后就全塌了,那样就太可惜了!”
瞅准了李家大院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他着手成立阳城县布政李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人们俗称的李家大院从此以“布政李府”景区亮相,而布政李府也成为省内官家古建的代表性景区。
也就在2017年5月,山西省启动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文明守望工程”。
韦建军联手专业团队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着手对年久失修的棋盘院等建筑群进行系统性修缮,古宅风貌得以重现。建筑的功能,是“住”不是“看”,韦建军非常认同这种看法:“古建筑不能修好就是让人‘看’,也应当体现其存在价值。”
本着“保护+利用”的原则,起初,韦建军先利用古宅开发了10余间民宿。2017年国庆黄金周及2018年春节,民宿爆满。2017年,布政李府被评为晋城市特色民宿客栈,同时入围山西省文物保护利用重点示范点。
“文物得到保护,以商业价值‘活化’利用起来,再返回来保护文物,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目前,韦建军已开发出60多间明清主题民宿客房。
与其他地方民宿不同的是,这里每间房屋的设计,都是古风美学与现代舒适性的结合。民宿里中式家居陈设各异,但风格统一:雕花架子床、明清老家具、青花瓷瓶,尽管有现代化设施的配备,但依然是名副其实的“明宿”,游客住宿其中,完全是“游古村、住古堡”的沉浸式体验。
韦建军说,客房价格在百元至千元不等,“一间‘标间’260元,正好适合三口之家居住。”
由于适合不同群体的需求,布政李府的民宿入住率达100%,黄金周更是一房难求,成为晋城乃至晋东南地区“网红民宿”标杆。
融合发展“文旅+农业”有新招
民宿之所以爆棚,关键是还有留得住游客的“撒手锏”。
韦建军将省级非遗美食——源自明代宫廷的“八八宴”融入旅游体验。他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推出养生宴席,吸引游客品尝。同时,将省级非遗中庄秧歌引进景区,让游客感受晋东南说唱艺术的魅力,形成“游古堡、品八八、看秧歌”的文化IP,推动非遗传承与旅游经济双赢。
民宿运营、餐饮服务、景区维护等环节,均为中庄村民提供工作岗位,由此带动近百人就业,村民年均增收超2万元。而通过旅游、餐饮、住宿等业态,2023年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
“餐饮、住宿解决了,景区也就有人气了!”为使产业链得到延伸,韦建军现在正着手联合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及根雕、灯笼等手工艺品销售,加快“八八宴”、枣糕食材本地化供应,形成“文旅+农业”融合模式。
据统计,布政李府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按照30元/人的门票计算,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韦建军还算了一笔账:一桌“八八宴”588元,人均也就四五十元。“游客来景区吃上一顿,总比买门票的感觉好。”他表示,景区不能靠门票发展旅游。“我准备免收景区门票,哪怕游客是来景区掏10块钱吃碗饸饹面,我也给他免门票。”
从2017年至今,为了古建筑活化利用,韦建军还利用晋城市“百村百院”工程,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结合“千万工程”对全村环境进行提升,全村供水、污水管道得到升级,村容村貌整体得到极大改善。为此,韦建军自己也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2020年,包括李家大院在内的中庄古建筑群,被列入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传承’,通过文物认养,将古建筑转化为民宿、文化体验空间,既避免‘静态博物馆’困境,又让村民成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的参与者,增强了文化认同感。”晋城市文旅局文物一科科长邢菲认为,韦建军以文物认养为起点,通过创新活化,让沉睡的古建焕发新生,不仅守护了文化遗产,更激活了乡村经济,为“文明守望工程”写下了生动的注脚,“他的做法证明,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相辅相成、实现共赢,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模板”。
目前,韦建军已初步完成《明清商业街招商规划》,拟将中庄村商业街打造成集灯光秀、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特色街区。同时,进一步扩大民宿规模,开发夜间经济,联动周边村落打造“古堡文旅走廊”。
8月17日上午,布政李府景区升级暨进士水街举行开业剪彩仪式。当晚,华灯初上,夜色中的布政李府顿添妩媚,拱桥流水,树影婆娑,俨然一幅江南风光!如今,韦建军欲将布政李府景区打造成集灯光秀、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特色街区的愿望已经变为现实。并为今后进一步扩大民宿规模、开发夜间经济、联动周边村落形成“古堡文旅走廊”打下坚实基础。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吉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