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一枚见证郝梦龄将军“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印章、一封蕴含新四军战士童述亭舍小家为大家的家书、一把镌刻着抗战铭文的木尺……一件件抗战文物,安静地躺在武汉革命博物馆里,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武汉革命博物馆讲解员、红巷青马志愿者共同朗诵诗词。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9月2日,“红巷里的诗词党课”在武汉革命博物馆举行,以诗词为引,党史为魂,文物为证,依托原创展览“砥柱中原——湖北抗战文物主题联展”,通过情景表演、诗词朗诵、唱红歌、微宣讲等多种形式,回顾抗战岁月,缅怀抗战英烈,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北抗战作为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彰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的胜利,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堂深刻而动人的党史课、爱国课。抗战时期新四军用过的电台以及在战斗中留下的手雷。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观众参观“砥柱中原——湖北抗战文物主题联展”。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1937年郝梦龄用过的印章。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1938年12月8日新四军烈士童述亭的家书。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不同语种出版的《论持久战》。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武汉革命博物馆副馆长张帆主讲微党课《胜利必然是中国的》。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情景再现武昌农讲所学员潘涛的抗战故事。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保卫大武汉场景。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观众正在参观“砥柱中原——湖北抗战文物主题联展”。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镌刻抗战铭文的木尺。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抗战时期董必武用过的公文包。人民网记者 周恬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