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网】
8月初,青海黑独山景区推出“潮汐厕所”机制——在游客高峰期,将部分男厕临时调整为女厕,以此缓解女性如厕排长队的问题。一个月过去,效果显著。景区工作人员表示,自实施以来,女性排队现象明显减少。这一看似微小的改变,折射出公共服务理念的可喜进步。
长久以来,景区女厕排长队已成常态。尤其在旅游高峰,男厕进出从容,女厕却蜿蜒曲折,这不仅影响游客体验,更直接暴露出公共服务设计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落差。黑独山景区没有停留在抱怨或视而不见,而是主动观察、积极调整,用“潮汐厕所”的灵活机制回应了这份现实需求。
所谓“潮汐”,本是自然现象,有涨有落,循时而动。将其用于厕所资源配置,体现的正是这种应时而变的智慧。通过临时调整部分男厕供女性使用,既未大幅增加建设成本,又快速有效地疏解了排队压力,可谓四两拨千斤。这种务实、灵活的解决方案,值得更多景区借鉴。
更重要的是,这一举措背后是对不同性别游客真实需求的体察与尊重。它跳出了“历来如此”“不好改变”的惯性思维,真正从人的体验出发,重新审视并改善公共服务细节。这不仅提升了游客满意度,也展现出景区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水平。
“潮汐厕所”之所以受到关注,正是因为它击中了公共服务中长期存在的痛点——忽视差异化需求、缺乏动态调整机制。它的成功提醒我们,好的服务不在于投入多大、口号多响,而在于是否真正看见人、关心人,是否愿意为改善人的体验而做出切实改变。
目前,该机制仍依赖工作人员现场判断和手动调整。若未来能结合实时监测数据、智能引导系统,或进一步优化标识与引导,其效率与体验或可再上新台阶。但无论如何,黑独山景区已迈出可贵的第一步。
公共服务无小事,于细微处见真章。一句“观察游客需求”,道出了“潮汐厕所”成功的根本——服务者本该如此心中有“人”。期待更多景区、公共场所能从中获得启发,不再囿于固有配置与惯性思维,而是持续关注真实需求,敢于创新、灵活调整,让“潮汐”式的智慧在生活中处处涌动。(绵一评)
编辑:钱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