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密码,承载着历史与文化,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与人文的积淀。青岛,这座山海相拥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地名风貌,勾勒出百年风云与时代风华。从老城区的街巷到海滨的渔村,每一个地名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处命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青岛市民政局发布了第二批青岛市地名保护名录。此次名录收录了43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特色和地理标志的地名,旨在传承城市文脉,延续历史记忆。让我们共同关注、珍惜这些地名,让它们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青岛永恒的符号与骄傲。
小珠山是青岛南部地区的主要山地,位于黄岛区中东部,呈东南西北走向,系崂山余脉跨越胶州湾在西南境的延续。主峰大顶海拔724.9米,为青岛西南部的最高峰。因与大珠山南北对峙,且规模略小,故名“小珠山”。以奇秀而文明胶东半岛,曾与大珠山一同以“双珠嵌云”之誉,列入古胶州八景之一。据清乾隆《胶州志·八景·双珠嵌云》记载:“治南有大、小珠山,海疆名镇也。两山错立,天表云气,出没不绝,夏尤滃蔚,望之累累若珠”,形象描绘了两山如珠嵌云的奇观。
小珠山以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吸引着无数游客。山体由片麻岩、大理石、花岗岩构成,北部蕴藏磷矿及金红石,相传有“山中有金”的民间传说。小珠山的峰峦起伏跌宕,展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因此又被称为“青岛小黄山”。这里有大裂谷、石林、天梯、天桥等奇妙的景致,还有万人井、石角石、瀑布石、穿心石等奇峰怪岩,以及可容纳上百人的白石洞等。植被覆盖率约60%,山坡上遍植板栗、山楂、杜鹃、石榴等树木 ,盛产元胡、徐长卿、丹参等中药材,栖息多种野生动物。2000年12月,经批准建立珠山国家森林公园。2011年,珠山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小珠山不仅自然风光旖旎,还是人文荟萃之地,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小珠山因峰险山峻、濒临海湾,自古为军事要冲,明崇祯十五年,农民首领张大雅在此举义抗明。清代设有扎营寨等军事据点。1921年鲁中南“红缨会”起义军曾在此发展力量。目前主要有齐长城遗址、清末农民起义军捻军遗址等历史遗迹,此外还有唐代朝阳寺遗址、明代白云寺(现重建更名为灵珠山菩提寺)、清代蟠龙庵残迹。作为青岛南部重要生态屏障,小珠山实行“生态保护+文旅融合”模式,依托“山、海、寺、林”资源,打造集自然风光、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小珠山以724.9米的海拔撑起西海岸的脊梁,用35平方千米的胸怀收纳山海灵气。从齐长城的残垣到菩提寺的钟声,从万人井的清泉到野生动物的啼鸣,这里既是地质变迁的活标本,也是人文演进的博物馆。当游客登顶大顶,看云雾从足下漫过,仿佛能听见六百年前起义军的呐喊,亦能触摸到当代生态保护的脉动——这座“东海名珠”,正以古今交织的姿态,诉说着青岛山海的传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