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开幕 杨铠玮 摄)
夜幕轻垂,芷江侗族自治县和平文化园胜利广场华灯璀璨,流光溢彩。这片曾经见证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小城,今夜再度汇聚世界目光。
9月4日晚,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隆重启幕,约4000名中外嘉宾与群众代表共聚一堂,聆听和平的共鸣。
本届和平文化节由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以“弘扬和平文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架设起中外和平文化交流桥梁,展现芷江作为国际和平城市的独特魅力。
山河为卷,历史为笔。今日芷江,正以和平为名,书写新的时代华章。
(开幕式现场 杨铠玮 摄)
华灯启盛世,和韵满芷江
舞台中央,芷江和平地标——太和塔巍然矗立,前沿光影科技与无人机表演打造出虚实交融的立体空间。光影交错间,一道“长城”环抱塔身,固若金汤。
整场演出分为“胜利之路”“文明长河”“民族欢歌”“和平之声”四个篇章。打击乐情景表演《胜利鼓舞》率先登场,铿锵鼓声如历史脚步,回荡在夜空之中。大型组曲合唱《我为和平唱支歌》与引导短片《14·80》相继呈现,将观众带入那段峥嵘岁月。
(大型组曲合唱《我为和平唱支歌》)
《砥柱湖湘》以音诗画的形式,通过朗诵、影像与情境舞蹈的深度融合,再现了湖湘儿女坚守信仰、践行使命的精神内核。演员们以极具张力的表演,演绎出历史长河中一个个动人剪影。
大型光影诗舞表演《屈原的树》别出心裁,以屈原与芷江杨溪云树的精神联结为线索,融合吟唱、舞蹈、戏曲元素与AI视觉影像,打造出跨越时空的楚辞意境。舞台上,古树苍劲,诗魂不灭,令人顿生天地悠悠、文明不绝之感。
音乐情景剧《飞虎·世界》重现了中华儿女与国际友人携手互助的感人往事,生动诠释了跨越国界的深厚友谊。
(音乐情景剧《飞虎·世界》)
跨时空情景表演《芷江,向海而生!》则以三个层层递进的篇章——沈从文与芷江的文化联结、岁月里龙津桥的坚守、芷江对接国际发展的崭新面貌,串联起芷江从内陆小城到和平新城的发展历程。
开幕式主题曲《和平》由新西兰流行乐男歌手Laurence(中文名“罗艺恒”)与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女高音刘桐联袂演绎。国风唱腔与现代流行曲风完美融合,搭配蕴含东方文化的歌词,让和平之声成为联结世界的“声波桥梁”。
(开幕式主题曲《和平》)
《太和》焰火艺术表演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焰火与音乐深度融合,《玉盘》《芷江飞来一支和平歌》《歌唱祖国》三首歌曲接连演绎,光与声共绘和平愿景。
开幕式特别将镜头对准芷江百姓,邀请芷江群众参与演出。芷江一中学生和舞蹈学校孩子们表演的《嘎笛悠悠》和《扯糍粑》,侗族大歌队与芦笙表演队展示的原生态歌舞,无不饱含着芷江人民对家乡的深情、对和平的珍视。这些演员正是芷江和平文化最质朴的代言人。
(开幕式现场 杨铠玮 摄)
历史永不忘,薪火代代传
芷江是中华民族的福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地方。1945年8月21日,芷江受降唱响了珍爱和平、捍卫和平的民族强音。2021年芷江获准成为继南京之后中国第二座国际和平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近年来,芷江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与法国格朗康迈西市、美国松鹤市、俄罗斯基洛夫斯克市建立友城关系。在全国率先启动“飞虎友谊学校暨青年领袖计划”,芷江第四中学成为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首个国内合作学校,印证了和平事业薪火相传的永恒魅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与法国二战胜利纪念馆、芷江飞虎队纪念馆与美国陈纳德纪念馆缔结友好关系,让跨越国界的历史记忆成为人类共同的和平教材。同时,芷江联合高校成立和平文化研究所、研究会,产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将和平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内,一面汇集湖南省1200多名抗战老兵手印的“手模墙”。 全媒体记者 李金欣 摄)
为了更加全面、立体、真实地还原抗战历史,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从建馆至今,一直致力于寻找抗战文物史料。截至目前,共征集到抗战文物史料5000余件(套),经鉴定定级有国家一级文物32件、二级文物71件、三级文物288件。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该馆始终致力于讲好抗战故事,传播和平理念。
从2003年开始,芷江连续举办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让芷江成为推动和平文化传播、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今日之芷江,和平标识随处可见,和平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湖南向世界展现和平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份独特的和平文化基因,也成就了“福地怀化、和平芷江”的城市定位,成为驱动芷江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1至6月,芷江共接待游客18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4.5%、13.2%。
(9月4日下午,外国嘉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参观。 全媒体记者 李金欣 摄)
八十载光阴流转,芷江从胜利之地蜕变为和平之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本届国际和平文化节的举办更具深远意义。
演出落幕,太和塔上的灯光依然明亮,如同永不熄灭的和平之火。中外嘉宾缓缓离场,脸上写满感动与思考。
山河为卷,书写的是历史的沧桑与辉煌;历史为笔,描绘的是人类对和平的不懈追求。芷江,这座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小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向世界传递和平之声,让和平从美好的愿景变为可触可感的温暖,成为回荡在每个人心中的永恒旋律。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金欣 通讯员 黄建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