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西汉时期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
地处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的张掖,富集了雪山、冰川、草原、森林、湖泊、河流、丹霞、戈壁、峡谷等丰富壮美的自然景观,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
张掖最著名的自然景观当属七彩丹霞——绵延数十公里的山丘色彩斑斓,以其绚烂如彩虹般的色彩层次和鬼斧神工的地貌形态,被形象地称为“大地的调色盘”。
今天的七彩丹霞,除了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风貌,还增加了直升机、滑翔伞、热气球等观光项目,让游客可以从高空感受大自然的雄奇瑰丽。
需要注意的是——七彩丹霞的夜场与白天的游览并非完全在同一地点。白天的游览主要集中在景区内的四个观景台;夜场则是在另一个河谷,主要是灯光秀和实景演出。
张掖市区的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公元1098年),后经多次维修重建,但总体仍保留古旧风貌。寺中供奉的木胎泥塑卧佛,身长34.5米,是我国现存最大室内卧佛。其余如御赐《北藏》圣旨,年代久远的壁画、木刻,包括大门西夏文字的对联等,都值得细细品味。
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境内,北距张掖市区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藏族风情于一体的AAAA旅游区,也是探寻西夏文化遗迹、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融合的传奇之地。
马蹄寺始建于北凉,共有70余处窟龛,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寺包括三十三天石窟、千佛洞、金塔寺以及上、中、下观音洞,南寺则主要是胜果寺和普光寺。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
千佛洞建在陡峭的红沙崖壁上,分南中北三段,南段为北朝早期石窟,中段为汉传佛教石窟寺院,北段则是摩崖浮雕舍利塔林。中段从三圣殿到药师殿,须手足并用攀爬一长段仅容一人通行的坑洞,然后原路返回,极大地限制了参观人数。
个人感觉最有特色的还是三十三天石窟,呈宝塔形,镶嵌于百米高的绝壁悬崖之上,共有7层21个洞窟。每层之间由“之”字形通道相连。说是7层,其实严格来说应该是把所有“之”字跃层作为了单独的一层计算。比如它的第七层,实际是爬到最高的第六层后,继续往前下半层,到一个尽头的石窟而已。
与千佛洞药师殿相比,三十三天有工作人员持对讲机,组织游客在“之”字通道避让单行,参观效率相对较高,但景区入口仍然得排一小时左右的队。不过,按照我们的习惯,既然来都来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