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这个名字源于渔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国女神——天后,即妈祖。传说,一艘渔船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航行,突遇狂风雷暴……。危急关头,一位少女站了出来,下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到达了海镜港。上岸后,少女朝一座小山走去,忽然一轮光环照耀,少女化做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天后,名为妈祖阁。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从当时明朝广东地方政府取得澳门居住权,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欧洲人。当时葡萄牙人从妈祖阁(妈阁庙)附近登陆,向问当地人这里的地名,因在妈阁庙旁,当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妈阁葡萄牙语的译音),大陆多拼写为Macao。
莲花广场

澳门虽是弹丸之地,袖珍小岛。但东方文化色彩和欧陆风情兼备。
澳门素有东方‘蒙地卡罗’和“莲花福地”之美称。
我每年都去,说实话,越来越喜欢她了。
这里集合的是这几年工作之余的一些随拍。也许很普通,但它们对于我来说,几乎每一张却是珍贵的记忆片段……

民政总署

澳门民政总署大楼的位置在历史上原为一座中式亭楼建筑的议事亭,为明朝政府宣读政府命令和作为中葡官员会面的场所。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人购买了该地皮,并兴建具葡萄牙风格的议事公局大楼,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地方政治心脏,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集会和庆典,都会在此举行。后曾多次重修,现规模是1874年重修时形成的,具明显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

议事亭前地




议事亭前地俗称「喷水池」,是中国澳门的一个广场,位居澳门半岛中区,北连板樟堂前地,南临新马路,南阔北窄,呈狭长的三角形,为热闹的商业及文化活动区。
这里车来人往 热闹非凡
大三巴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澳门八景”之一,为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牌坊的建筑是巴洛克式,并有明显东方色彩的雕刻,包括代表中国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图案,令她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

大三巴牌坊的雕刻和镶嵌较为精细,融合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2005年,大三巴牌坊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21栋建筑物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青年人喜欢在这里拍婚纱照

大三巴牌楼及其广场
这里的游客的必到之地

大三巴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
MIF展览都必须有它的身影
古炮台
澳门的大炮台座落在大三巴牌坊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御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钢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
观音像

澳门观音像位于澳门新口岸新填海区,在澳门文化中心斜对面。1999年春竣工,观音像也是澳门佛教中心,外面是新建成的海滨公园,非常怡人,空气清新。

观音像由葡国雕塑设计师李洁莲设计,南京晨光集团铸造。观音像高21米,由铜铸做而成,造价达3000多万澳门元。
由于观音像是外籍雕塑设计师构想的,所以此观音像与传统的观音容貌有差异,它造型简洁流畅,具有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与欧洲雕塑相结合的风格。

澳门旅游塔

澳门旅游塔远眺

澳门旅游塔从地面到它的最高点,总高度为338米,1109英尺(56层)。它是全球独立式观光塔第十位的观光塔,是世界高塔联盟的成员之一 。
它结合澳门美食、人文、建筑和文创等元素,展现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精髓,刻划澳门人的成长印记及回忆,带领观众展开一段“时光澳游”。曾记得,澳门服装节第一届就在旅游塔展开。

【未完待续 】
敬请继续关注
你好澳门 (中)和(下)
更新于 2022-10-23
来自作品集港澳台专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