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平遥古城,清晨的阳光洒在明清时期的票号旧址上,游客们正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探寻“汇通天下”的商业传奇;与此同时,祁县乔家大院的数字化展厅内,年轻游客通过VR技术沉浸式体验晋商“走西口”的艰辛与辉煌。如今,历经数百年沉淀的晋商文化,正以多元形式融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与资源依托。
晋商文化对山西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结构的深远塑造上。明清时期,晋商以“诚信为本、汇通天下”的理念,开创了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先河,掌控全国票号业半数以上资本,垄断北方盐业、茶叶贸易,构建起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商业网络。这一辉煌历史不仅让山西在当时成为全国金融与物流重镇,更奠定了区域“农商并重”的经济基因。如今,在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晋商文化中的商业智慧被重新激活:平遥县依托票号文化资源,打造“中国金融博物馆”,吸引全国金融机构前来开展文化交流与研学活动;太谷区以晋商故里为名片,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文旅康养等产业,推动传统商业精神与现代产业融合。数据显示,2023年山西以晋商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产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带动就业超30万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在建筑与文旅领域,晋商文化留下的物质遗产正焕发新生。漫步山西各地,晋商大院与古城群落构成了独特的“晋派建筑”风景线——平遥古城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县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每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晋商豪宅,以“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的美誉吸引海内外游客,其砖雕、木雕、石雕艺术不仅是建筑瑰宝,更承载着晋商的家族伦理与商业理念。近年来,山西持续加大对晋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力度:一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对平遥古城墙、日升昌票号旧址等进行修缮,确保文化遗产原汁原味传承;另一方面,通过“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模式,推出晋商主题实景剧、非遗手作体验、数字博物馆等新业态。以平遥国际摄影展为例,该活动依托古城风貌,已连续举办22届,成为山西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2023年带动平遥县文旅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3%。
民俗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传承,让晋商精神融入山西人的日常生活。晋商“走西口”的迁徙史,不仅是一部商业开拓史,更孕育了山西独特的民俗文化——《走西口》《五哥放羊》等民歌至今在晋陕蒙地区广为流传,成为三地文化交融的见证;晋商注重家族教育与伦理的传统,催生了“勤俭持家、重信重义”的民风,这种价值观至今影响着山西人的处世方式。在当代山西,晋商文化正通过多种形式走进大众生活:中小学开设“晋商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本土商业传奇;社区举办“晋商家风故事会”,传承诚信守诺的道德理念;非遗传承人将晋商元素融入剪纸、面塑等民间艺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太原市居民李女士表示:“小时候听长辈讲晋商‘一言九鼎’的故事,现在教育孩子也会用这些例子,这种精神是我们山西人的‘根’。”
在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晋商“商儒结合”的理念为山西现代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明清时期,晋商打破“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倡导“学而优则商”,既要求子弟通晓儒家经典,又注重商业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商以载道、儒以济世”的独特教育观。如今,这一理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开设“晋商学”相关课程,挖掘晋商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与商业伦理,培养兼具文化素养与商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与晋商文化景区合作,开设旅游管理、文化创意等专业,定向培养文旅产业人才。2023年,山西财经大学“晋商文化研究中心”入选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其研发的“晋商商业伦理课程”已在全国20多所高校推广,让晋商精神走出山西,影响更多青年学子。
从“汇通天下”的商业辉煌,到如今文旅融合的发展新篇,晋商文化始终是山西最鲜明的文化标识之一。当前,山西正以晋商文化为纽带,深化区域合作——与陕西、内蒙古共同打造“晋陕蒙黄河金三角晋商文化旅游带”,推动文化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发展;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举办“晋商文化海外巡展”,让晋商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正如山西省文旅厅负责人所说:“晋商文化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推动山西转型发展的‘活资源’。我们将继续挖掘其时代价值,让‘诚信、创新、开拓’的晋商精神,成为山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未来,随着晋商文化保护与活化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片孕育了“汇通天下”传奇的土地,将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新的发展篇章,让晋商文化成为山西走向全国、连接世界的亮丽名片。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廉政中国》山西频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