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大西山的苍翠山林间,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贝家花园静谧矗立,它是法国医生贝熙叶的居所和医治附近百姓的诊所,记录了贝熙叶大夫无私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峥嵘岁月。今天(9月5日),经过修缮后的贝家花园重新开放,“国际友谊的历史印记”主题展同时揭幕,续写中法文化交流与友谊传承的新篇章。
贝家花园北大房/记者拍摄
细雨蒙蒙,走进贝家花园的大门。顺着新修建的木栈道拾级而上,穿过碉楼、橡树林,一座二层中式小楼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贝家花园的北大房,“国际友谊的历史印记”主题展设在二层,最醒目位置展示的就是贝熙叶的生平事迹。七七事变后,这位年近古稀的法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帮助中国人民将宝贵的药品运送到抗日根据地。
讲解员介绍,当时贝熙叶主要是运送药品,一开始还可以开车运送,但是后来由于汽油成为了日军严控的战略物资,他就只能通过骑自行车的方式来运送,每个月几次往返他在城里的居所和贝家花园之间,两地的距离有40多公里,他往往要骑行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后来他骑行的这条路线就被称为贝熙叶的自行车“驼峰航线”。
“国际友谊的历史印记”主题展/海淀区供图
贝熙叶/海淀区供图
贝熙叶为中国人诊治/海淀区供图
贝熙叶骑行运送药品/海淀区供图
1913年,41岁的贝熙叶来到中国,先后担任法国驻华公使馆医师、协和医院医生。1923年,他为了给女儿养病,在北京西山租下了当地人的一处私产,建成贝家花园,后来成为他为周边百姓免费看病的诊所,更是向抗日根据地运送药品的中转站之一。
再次回到贝家花园的贝熙叶之子贝石涛深情地回顾父亲与中国的不解之缘,他感慨,一开始父亲来到中国,工作的本质就是救死扶伤,包括为使馆的工作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也为很多中国人民提供了医疗救助,因此很多的中国人民都认识贝熙叶。“在抗日战争期间,我父亲也参与到很多医疗物资的运送中,就像大家都了解的白求恩大夫一样,我父亲当时也和很多这样的革命同志共同开展工作,助力了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
贝熙叶之子贝石涛先生/记者拍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淀区对贝家花园进行了重新修缮,采用场景复原和图文展陈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了贝熙叶、林迈可、白求恩、斯诺等国际友人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感人事迹。
在贝石涛看来,贝家花园是中法友谊的象征,新修缮的贝家花园是一个可持续的印记,将来无论是北京的还是周边城市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法国的,越来越多的游客都能来参观贝家花园,了解过去发生的故事和历史。
“这个展览在未来也会在巴黎的中国文化中心来进行后续的展览,让更多的法国人了解到我父亲之前的光辉事迹。我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我更好地讲述父亲的故事,进一步地深化中法两国之间的友谊。”贝石涛说。
贝家花园碉楼曾是贝熙叶的诊所/海淀区供图
贝家花园门口石碑/记者拍摄
2015年,贝家花园获“中法人文交流基地”称号,2021年列入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从2016年开放至今,贝家花园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有效传播了红色文化,增进了中法友谊。
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特色文化促进科副科长韩笑表示,这次修缮突出历史场景复原,突出中法文化交流,力求让更多的人了解以贝熙叶为代表的曾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国际友人以及西山的中法文化交流史。未来,海淀区还将继续依托贝家花园开展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并联动周边阳台山、凤凰岭等文化点位,将贝家花园打造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地、中法文化交流地,西山景观揽胜地。
贝家花园/海淀区供图
记 者 王琛琛 编 辑 王琛琛 主 编 程 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