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起来,我和朋友商议,今日的路程想去冷湖的石油小镇看看。冷湖在甘肃和青海的交界处,走国道215线可以直接去那里。
车子往西可以到达中国最孤独的城市——茫崖市。茫崖在青海的最西边,在地图上,竟然显示了三个茫崖。新茫崖市位于花土沟镇上,从那里继续向西,过了省境边上的一个叫作茫崖的小镇,就进入新疆境内了。老茫崖却在新茫崖市的东南边,已经废弃,现在是一些电影拍摄选取的外景地,科幻片、恐怖片都喜欢到那里取景。朋友说看看这座被废弃的早年石油小镇,现在的蛮荒景象。我笑言:“在一部电影里看到了那个小镇,小镇的很多房屋都破败不堪,残垣断壁很有年代感。一个怪兽忽然出现在屋顶,然后,就是人们打怪兽……”我们的车子在215路上奔走。在路上,风沙不小,呼呼的风伴随着路上的行程。
抵达冷湖的石油小镇的时候,正赶上一些旅行团抵达。小镇上人特别多,起码有几百人,这些游人乘坐大巴而来,也有一些人是自驾游,穿着上都非常醒目鲜艳。几乎人人都戴着墨镜,如果不戴墨镜的话,眼睛很容易受伤。高原之地,紫外线非常强烈。我把目光投向那些残垣断壁,可以想象到,在数十年前,这里还没有被废弃,因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曾经非常热闹。我想到了克拉玛依,想到了塔里木盆地里那些勘探和开发石油的人所建造的临时市镇。低矮的平房,屋顶也是平的,可以用来承受一些雨水。
远处,就是黧黑色的前山和祁连山白色的雪山。近景是废弃的石油小镇,这样的近景和远景搭配起来,人造的和自然的混合起来,在内心里会产生别样的感受。

在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第一批石油人就在这里探勘石油,在这里打出了一口水井,水很凉,因而得名 “冷湖”。1958年,这里钻出了第一口油井,虽然发生了井喷,但石油资源在这里被发现。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有2000多口油井在出产石油,1959年的石油产量达到了30万吨,是当时的全国四大油田之一。冷湖油田就这么迅速被开采,更多的石油人聚集在这里,最多的时候,小镇上有十多万人,因此,一个依靠石油兴盛起来的小镇上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还有电影院、幼儿园、学校等各类单位、机构和设施。这座小镇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兴盛,也见证了石油工业的地域性转移和这里的衰落。在小镇上徜徉,我想肯定有很多人和这里建立了个人的、生活与情感的联系。一个人在哪里生活过,他就对哪里带有着感情。如今,冷湖镇的建制还存在,镇上有客店和餐厅,可以住宿和休息。旁边不远处的石油小镇老基地、4号和5号石油遗址现今作为冷湖石油工业遗址存在。
小镇规划严整,街道笔直,房屋排列很整齐,颇有些军营的规模。前些年,在这里拍摄的电影《九层妖塔》带给了这里一些名声和流量,所以在比较显眼的建筑屋顶,还有电影中出现的“怪兽”趴在那里,有的还能摆动身体张开嘴。难以想象石油小镇曾经有十万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我的眼前是一片人居废墟的景象,一排排的平房都已被废弃,大部分的屋顶都没有了,只剩下断壁残垣。这样的场景,似乎在美国西部片里经常见到。在入口处,有一个小型的瞭望圆塔,里面也有一只怪兽模型。几辆大巴停在入口处,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随便走着,穿越着这一废弃的、仍能够见证中国石油工业辉煌历史的工业遗存。漫步在石油小镇,我觉得这里不仅可以拍摄西部片,还可以拍科幻片。附近就有一个“冷湖火星地质公园”,其地貌和火星都有些相似。

这里曾经是中国最早的油田,比大庆油田的勘探开发还要早。后来,由于石油资源的枯竭,石油人转战到其他地方,这里逐渐被废弃。到这里造访,听着耳边的风声,我想到了父辈们在新疆北疆努力找石油的情景。我记得,在克拉玛依,现在还有一个地方在汩汩地冒着黑色的石油。石油人总是奔走在沙漠和荒野上,寻找着现代工业之血。而石油,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使用的最重要的能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