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葡香漫野。9月5日,辽宁法库丁家房镇第二十届葡萄文化采摘季启动仪式在大蛇山子村广场隆重举行。来自县委、县政府、各县直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葡萄种植主体等百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奔赴“鱼梁硕果正熟时,乡邻欢唱好时节”的甜蜜之约。
从田园到味蕾!“葡”香满园庆丰收
(法库县丁家房镇第二十届葡萄文化采摘季启动仪式现场)
伴着热闹的秧歌展演,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据了解,本次采摘季将从9月5日持续到10月8日,主题为“葡香满园,乐享自然”,活动旨在提升“丁家房葡萄”和“中国葡萄之乡”品牌影响力,推动葡萄产业发展,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举办地将包括大东副食城、皇姑区明廉街道、法库县丁家房镇中心小学及各葡萄采摘园。
“咱们镇30余种葡萄都有特定的‘粉丝群’!特别是‘五龙山牌’葡萄,不仅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果品)全国50强’‘全国优质农产品’,更荣获过‘中华名果’‘2008北京奥运推荐果品’‘第12届全运会专供水果’‘全国果菜产业绿色发展百佳地标品牌’称号,正是你佳节选购的首选!”葡萄种植户袁磊在产品展销区热情推荐。
丁家房镇党委书记韩笑介绍:“本次采摘季活动将为期一个月,欢迎游客们来丁家房体验田园采摘的乐趣,参与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品尝各类优质葡萄,一站式满足味蕾体验!”
研讨产业路径,激“活”发展新思路
移步到法库县丁家房镇葡萄产业产品研讨会现场,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秘书长王久立、沈阳农业大学土地环境学院教授李炳学、辽宁省果树研究所葡萄研究室主任孙凌俊等专家学者,围绕葡萄品种优化、冷棚种植技术升级、葡萄产业标准化生产、葡萄深加工等内容展开讨论,从专业视角为法库葡萄产业发展提出前瞻性建议。
(法库县丁家房镇葡萄产业产品研讨会)
法库县拥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2023年,法库县成功入选《辽宁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名单》,法库葡萄产业荣获“辽宁省农业特色产业”称号。丁家房镇作为“中国葡萄之乡”,葡萄种植始于1988年,全镇共有4个葡萄专业村,冷棚占地面积3500亩,拥有“万米葡萄长廊”,葡萄年产量高达5250吨。大蛇山子村葡萄基地先后获评“辽宁省首批特色产业优质生产基地”“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丁家房镇葡萄采摘园硕果满园)
基于丁家房镇葡萄产业发展实际,王久立建议:“丁家房镇要以标准化种植为根基,以全产业链延伸为抓手,以农文旅融合为突破,学习本溪木兰花乳业运营经验,不断提升葡萄产品附加值,开发葡萄醋等特色产品,建设葡萄实验基地,全面拓展销售渠道。”
孙凌俊提出,要明确产业定位,打造全省采摘基地、新品种示范乡镇,加强土壤改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开发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产业带头人示范效应,利用冷资源实现农产品延期上市。
葡萄产业作为丁家房镇的特色优势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县委书记孔德树在研讨会上表示:“结合专家建议,我们要从‘标准化、品牌化、要素化、协同化’4个方面精准发力,深耕精品培育,建立常态化产品品质检测与认证机制,设计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与保鲜运输需求的统一包装,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型营销模式,全面激发葡萄市场消费潜能。同时,推出葡萄采摘、田园体验等旅游线路,制定精准招商方向和策略,让葡萄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农文商旅”融合,打造振兴新样板
本次采摘季,丁家房镇依托“实地促销、产业联盟、文化赋能、宣传先行”四位一体发展路径,联合市总工会开发“工会团购+基地参观”定制套餐,在沈阳大东副食城设置助农展区,携手各大商超联合展销,做强“葡萄进社区”优惠推广,还将与内蒙古辽宁商会、平安保险签订助农合作协议,探索“产业+商会+保险”风险共担机制。
近年来,丁家房镇抢抓“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辽宁省葡萄菩提特色旅游乡镇”契机,以葡萄产业基地和五龙山风景区为双核,全力打造集“生态观光、田园采摘、农家体验”为一体的乡村特色小镇。目前,丁家房镇已新建五龙山游客服务中心、上山木栈道、文艺凉亭等基础设施。游客在采摘葡萄之余,可以尽情游览沈阳市最大原始次生林保护区,探访避风台等人文景观,品尝槐花丸子等特色美食,沉浸式体验乡村慢生活。
(丁家房镇葡萄主题文创产品备受好评)
“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一批扎根乡村、精通技术、善于管理的本土技术骨干和致富带头人,全面提升葡萄产业发展水平,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韩笑展望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