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县隶属四川省广安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中游,广安地区西南部,地处四川重庆两省市结合部。武胜县东临岳池县,西连蓬溪县,南接重庆市合川区,北交南充市,幅员面积960平方千米。武胜县是川渝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嘉陵江贯穿县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区域经济交流、交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融合。此外,武胜县还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竹丝画帘),嘉陵江流域第二大回民聚居地,有着“嘉陵明珠”的美誉。武胜旅游资源丰富,嘉陵江蜿蜒117千米,河曲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三,64个江湾首尾相连、美轮美奂。武胜有国家AAAA级景区2个(宝箴塞旅游区、白坪—飞龙旅游区),国家AA级景区1个(东西关钓鱼城)。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白坪一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龙女湖旅游度假区)。乡村生态游,沿口江家坝子、中心应龙岛、石盘沙滩公园、礼安小鸟天堂、万善金沙外滩、鸣钟月亮湾湾等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川东特色古镇一沿口古镇即将开街,唐家山森林公园、礼安岛等重点项目正加快建设。#四川#
历史沿革
秦属巴郡垫江县地,南朝齐(479--501年)析垫江于县境始置汉初县(治所今西关乡之汉初村),属益州东宕渠僚都。梁大同中(535-545年)属新兴都,西魏恭帝三年(556年),隶青居郡。隋开皇初废青居郡,先置涪州,开皇三年(583年)治所今合川境。隋大业三年(607年)属涪陵郡。从唐武德元年(618年)历五代,至宋宝祐五年(1257年)。蒙古军入汉初县,属合州,县废。元至元四年(1267年),置武胜军(以“武胜山”得名),旋改定远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为定远县,隶重庆路合州。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县治徙河西庙儿坝(今中心镇),隶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合州。清康熙八年(1669年)定远县并入合州。雍正六年(1728年)复置,隶川东道重庆府辖。1914年依元朝曾设“武胜军”的史实,更名为武胜县,属四川省川东道,1924年裁道直属省。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川北行署南充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南充专员公署,1978年属南充地区行政公署。1993年7月2日,设立广安地区行政,武胜县属广安地区(1998年7月31日改为广安市)。
行政区划
民国2年按北京政府《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规定,县治改为城厢(今中心镇),各场镇更名乡,下为保甲。全县除城厢(县城)外,有街子、清平、真静、旧县、乐善、义和、双星、飞龙、新场、鼓匠、石盘、沿口、烈面、走马、复兴、龙女、万善、兴隆、新学、祝家等20乡,辖117保。
民国16年,分走马乡置半边乡,改城厢为附城乡,改祝家乡为华封乡,全县为22乡。
民国24年,川政统一,四川省政府颁布《各县分区设署办法施行细则》。是年10月,分区设署,改乡为联保。全县设区署3;联保22、保567。第一区署(乙等)驻清平,辖附城、街子、清平、真静、旧县、华封、新学、兴隆等8联保;第二区署(乙等)驻飞龙,辖沿口、鼓匠、石盘、新场、飞龙、义和、乐善、双星等8联保;第三区署(初丙等,后升为乙等)驻烈面,辖龙女、复兴、烈面、走马、半边、万善等6联保。
民国28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县各级组织纲要》(简称“新县制”)。省政府定武胜为三等县。次年2月,以嘉陵江为界,左岸各乡镇为第一自治指导区,右岸各乡镇为第二自治指导区。7月,改联保为乡,重新合并划分乡镇,撤附城乡改置中心镇(由附城、旧县合并),撤沿口乡改置沿口镇。第一自治指导区驻飞龙乡,辖飞龙、新场、石鼓(由石盘、鼓匠合并)、乐善、街子、双义(由双屋、义和合并)等乡和沿口镇;第二自治指导区驻烈面乡,辖烈面、走马(并原半边乡)、万复(由万善、复兴合并)、龙华(由龙女、华封合并)、新兴(由新学、兴隆合并)、平静(由清平、真静合并)等乡和中心镇。全县为2区12乡2镇,辖516保。
民国30年3月,根据四川省政府《重新调整乡镇保甲》规定,复将石鼓乡分为石盘、鼓匠两乡,双义乡分为双星、义和两乡,走马乡分为走马、半边两乡,万复乡分为万善、复兴两乡,龙华乡分为龙女、华封两乡,新兴乡分为新学、兴隆两乡,平静乡分为清平、真静两乡,加上飞龙、新场、乐善、街子、烈面5乡和中心、沿口两镇,全县为2区19乡2镇512保。
民国31年2月,分中心镇复置旧县乡,分街子乡新置凤凰乡,分新场乡新置三溪乡,分飞龙乡新置鸣钟乡,分烈面乡新置临江乡。7月,又分临江乡新置西关乡。民国32年8月,分万善乡新置龙灵乡。至此,全县为2区26乡2镇(其中甲等乡镇17、乙等乡镇11)511保,直至民国38年12月。
1949年12月13日本县和平解放,1950年3月,设中心、沿口、烈面3个区。中心区辖中心镇和旧县、乐善、凤凰、街子、真静、清平、新学、华封、兴隆等9乡;沿口区辖沿口镇和石盘、鼓匠、鸣钟、三溪、新场、飞龙、义和、双星等8乡;烈面区辖烈面、西关、临江、走马、半边、复兴、龙灵、万善、龙女等9乡。全县为3区26乡2镇。
1950年6月1日,将原3个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区。中心区辖中心镇和街子、真静、清平等3乡;乐善区辖乐善、义和、双星、凤凰等4乡;沿口区辖沿口镇和旧县、石盘、鼓匠等3乡;飞龙区辖飞龙、鸣钟、三溪、新场等4乡;兴隆区辖兴隆、万善、华封、新学等4乡;龙女区辖龙女、复兴、半边、龙灵等4乡;烈面区辖烈面、临江、西关、走马等4乡。
1950年11月,撤兴隆、龙女两区建万善区。全县为6区26乡2镇206村。
1951年2~5月,先后新置南溪、仁和、长安、中华、踏水、沙溪、新民等7乡。同时,中心镇、沿口镇划出农村部分,新建中心乡、沿口乡。全县为6区35乡2镇368村。一区驻中心镇,辖中心镇和中心、清平、真静、南溪、华封、新学等6乡;二区驻万善乡,辖万善、龙女、兴隆、龙灵、半边等5乡;三区驻烈面乡,辖烈面、西关、临江、新民、走马、复兴、沙溪等7乡;四区驻沿口镇,辖沿口镇和沿口、石盘、鼓匠、中华、旧县等5乡;五区驻乐善乡,辖乐善、义和、双星、仁和、凤凰、街子等6乡;六区驻飞龙乡,辖飞龙、新场、踏水、三溪、鸣钟、长安等6乡。同年9月三区新置桥亭乡;六区新置断桥乡。
1952年3月30日临江乡划入南充县;新场、踏水、断桥3乡划入岳池县;岳池县所属礼安乡划入本县管辖。4月1日新置烈面镇,5月1日新置街子、龙女、走马3个区。5~6月新置龙门、狮子、大坪、新华、白庙、高原、万水、金鸭、石桥、三喜、农新、罗家、白坪、观音、农望、文教、高妙、青岩、玉河、中市等20乡。
1953年6月23日,县治由中心镇迁沿口镇。同时,改沿口镇为城关镇,改中心乡为民建乡,改烈面乡为民主乡。全县为9区54乡3镇502村。
1954年1月,又新置泰山、沿江、互助、合作、保丰、普兴、工农、踏水、甘霖、普建、平静、四合、佛岩、凰石、新建、合众、和平、三元、三合、建设、金斧等21乡,全县为9区75乡3镇557村。
1955年5月,撤第四区。6月28日撤第一区。将所辖城关镇和石桥、沿口、泰山、中华等乡改为县直属。余乡划入第六区(龙女),全县为7区75乡3镇557村。一区驻烈面镇,二区驻飞龙乡,三区驻乐善乡,四区驻走马乡,五区驻中心镇,六区驻龙女乡,七区驻兴隆乡。12月10日,区由序号改为驻地命名,将7个区缩编为中心、乐善、鸣钟、万善、烈面5个区,撤销三合、高原、和平、保丰、观音、互助、合作、普兴、农新、工农、踏水、三喜、文教、金斧、新民、中市、玉河、农望、甘霖、普建、平静、四合、凰石、青岩、佛岩、沿江、金鸭、万水、新华、合众、新建、狮子、大坪、石桥等34乡。全县缩编为41乡3镇。中心区驻中心镇,辖中心镇和民建、旧县、龙门、清平、南溪、真静、街子7乡;乐善区驻乐善乡,辖乐善、义和、双星、仁和、凤凰、罗家6乡;鸣钟区驻鸣钟乡(1958年5月迁飞龙乡改名飞龙区)辖鸣钟、飞龙、三溪、鼓匠、泰山、沿口、中华、白坪、长安9乡;万善区驻华封乡(1957年迁万善乡)辖万善、华封、石盘、龙女、高妙、沙溪、龙灵、兴隆、新学9乡;烈面区驻烈面镇辖民主、礼安、西关、白庙、建设、三元、走马、半边、桥亭、复兴10乡;县直属城关镇。
1956年1~2月,先后撤白庙、高妙、南溪、罗家、白坪、中华、泰山等7乡和烈面、中心两镇。全县为5区34乡1镇。6月5日撤乐善区,将该区的义和、双星两乡划入鸣钟区,乐善、凤凰、仁和3乡划入中心区。1958年10月,乡建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乡社并存。1959年半边乡更名胜利乡,民主乡复名烈面乡。此后,直至1961年4月,全县均为4区34乡1镇。
1961年5月,恢复乐善区,同时先后恢复农望、泰山、罗家、白庙(后改名八一)、青岩、南溪等6乡。全县为5区40乡1镇520个生产大队。飞龙区辖飞龙、三溪、鼓匠、泰山、沿口、鸣钟、长安7乡;乐善区辖乐善、义和、双星、罗家、仁和、凤凰6乡;中心区辖民建、旧县、龙门、清平、南溪、真静、农望、街子8乡;万善区辖万善、龙灵、兴隆、新学、华封、石盘、龙女、青岩、沙溪9乡;烈面区辖烈面、礼安、西关、白庙、建设、三元、走马、桥亭、胜利、复兴10乡;县直属城关镇。
1962年7月12日复置普兴、凰石两乡。1964年8月13日复置中心镇。全县辖5区42乡2镇直至1984年8月。其间,1966年11月曾以政治性辞语更改5区39乡和1个镇的名称,至1971年10月始恢复原名;1981年8月15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在一个地区内乡、镇名称不重名,将复兴更名金牛,走马更名赛马,三元更名高石,兴隆更名万隆,沙溪更名金光,农门更名秀观,凤凰更名龙庭,仁和更名永胜,罗家更名中滩,义和更名猛山,城关镇复名沿口镇。1968年5月起,各公社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废乡。1984年3月废人民公社,复名乡。
1984年9月25日,撤民建乡并入中心镇。1985年4月撤烈面、万善、龙女、飞龙、乐善5个乡,分别置相应的5个镇。1985年底,全县为5区36乡7镇513村8个居民委员会。
1987年2月,撤销沿口乡,将沿口乡并入沿口镇。同月,设立鸣钟乡新星村。
1989年设立飞龙镇刁家岩村。
1992年9月,撇销中心、乐善、飞龙、万善和烈面5个区公所,将原42个乡镇调整为沿口镇、三溪、飞龙、乐善、街子、中心、清平、万隆、万善、龙女、金牛、烈面、赛马、胜利14个镇和鸣钟、双星、猛山、龙庭、真静、华封、石盘7个乡,全县共有21个乡镇。
1993年辖7乡、14镇,515个村民委员会,5112个村民小组,21个居民委员会,84个居民小组。
1994年6月,从三溪、飞龙、街子、沿口、万善、万隆、金牛、烈面、赛马9个乡镇划出部分行政村,新组建鼓匠、长安、永胜、旧县、农林、新学、金光、八一、高石、礼安10个乡。至此,全县有14个镇、17个乡,共有乡镇31个。同月,龙庭乡政府驻地从凤凰寺迁驻观音寺;礼安乡驻地从东关寨迁驻跃进门。10月,八一乡政府驻地由白庙迁驻八一坝。
1996年8月,金光乡政府驻地由原中村迁到板桥。9月,撤销礼安乡改设礼安镇。
1997年4月,旧县乡政府驻地由拱背桥迁至双店子。
2001年,撤销华封乡,建立华封镇,其驻地和管辖区域不变。撤销长安乡建立白坪乡,乡政府驻地从长安寺迁到水磨滩,其管辖区域不变。
2004年6月20日,农林乡更名为宝箴塞乡。
2005年底,全县为16镇15乡515村27个社区。
2014年10月,宝箴塞乡更名为宝箴塞镇。
2019年,武胜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乡改办的业务指导下推进,从2019年6月6日到2020年1月,经过调查研究、确定方案、论证方案、报批方案、组织实施、总结提升六个步骤推进各项工作,完成省市下达的改革任务。武胜县具体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包括:撤销新学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万隆镇管辖;撤销金光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万善镇管辖;撤销旧县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沿口镇管辖;撤销八一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烈面镇管辖;撤销高石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赛马镇管辖;撤销龙庭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乐善镇管辖:撤销水胜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街子镇管辖;撤销白坪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飞龙镇管辖;撤销石盘乡,设立石盘镇,以原石盘乡所属行政区域为石盘镇的行政区域;撤销鸣钟乡,设立鸣钟镇,以原鸣钟乡所属行政区域为鸣钟镇的行政区域。此轮区划调整改革后,武胜县共设置19镇4乡,减少乡镇建制8个、撤乡设镇2个、保留建制乡镇13个,现设置乡镇23个,其中,4个乡、19个镇,减幅26%。
2020年5月13日,全县为19镇4乡276个村,48个社区。
2024年武胜县下辖19个镇、4个乡:沿口镇、中心镇、烈面镇、飞龙镇、乐善镇、万善镇、龙女镇、三溪镇、赛马镇、胜利镇、金牛镇、清平镇、街子镇、万隆镇、礼安镇、华封镇、宝箴塞镇、石盘镇、鸣钟镇、真静乡、猛山乡、双星乡、鼓匠乡。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