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京都市下京区堀川花屋町,宽阔的堀川通大街西侧,坐落着京都最大的寺院,名为“西本愿寺”。1994年12月15日,作为古都京都文化财的一部分,西本愿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5年4月17日上午,我在罗城门站乘坐公交车,前往北边约1.5公里处的西本愿寺。在龙谷大学(大宫校区)下车,经过西本愿寺南边的北小路通,东西向并排矗立着唐门和大玄关门。唐门是山形墙上人字板的四柱门,原本坐落于伏见城,雕梁画栋,绚丽精美。
西本愿寺坐西朝东,正门位于堀川通西侧,南北向并排矗立着御影堂门和阿弥陀堂门。走进两扇大门,分别正对着御影堂和阿弥陀堂,周围环绕飞云阁、白书院、黑书院、北能舞台等建筑。1585年,丰臣秀吉统一天下后,将本愿寺搬迁至此地。随后,兴建佛堂,在门前设寺内町。
御影堂位于南侧,修建于1636年;阿弥陀堂位于北侧,修建于1760年。2009年4月1日,经过十年的维修和翻新,两座雄伟的大堂免费对外开放,中间有回廊和唤钟廊相互连接。
在两座大堂的前方,碎石铺砌的广场中央,栽种着两株巨大的银杏树。其中,御影堂前的银杏树有400年树龄,横向生长的枝干如同舒展的手臂。相传,寺内曾经起火,这棵银杏树喷水灭火,被称为“水吹银杏”。
1.御影堂
御影堂是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南北长62米,东西宽48米,高29米。在单檐歇山顶的殿内,总共使用227根木柱子,供奉着开山始祖亲鸾圣人坐像。这里是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本山,教义由亲鸾圣人于镰仓时代中期建立。
脱下鞋子,登上台阶,进入御影堂内,空间非常开阔。在木结构上,布满装饰图案,充满豪华绚丽之感,可以容纳1200名信众同时进行参拜。
2.阿弥陀堂
阿弥陀堂和御影堂几乎一模一样,南北长约45米,东西宽约42米,高25米。这里也被称为“本堂”,供奉着阿弥陀如来佛的木雕像,两侧有印度、中国、日本的七位高僧和圣德太子的肖像。
在大殿外侧的周围,有一圈儿木质回廊,乃日本建筑的一大特色,名为“缘侧”。在回廊上方,遮雨的屋檐,名为“庇”。高大坡顶,出檐深远,规模宏大,筑造精致,保留着中国宋元时期宫殿建筑的特点。
1602年,由于权力争斗,本愿寺分为东西两部分。目前,东本愿寺的建筑为1895年火灾后重建,只有西本愿寺依然保持着桃山时代建筑的历史风貌。可惜,作为宗教场所,这里很多区域不对外开放,无法看到著名的飞云阁和虎溪庭园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