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砚池是王羲之故居最精华的部分。映入眼帘的这一池色如黑墨的水池,这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砚的“洗砚池”。现在的洗砚池比过去要小,仅为当时的十分之一大。王羲之离临沂南迁时五岁,传说王羲之幼年每次练字完毕,都要到他家旁边的池塘里涮笔洗砚。他洗笔的同时还经常做“悬笔悬纸书”。他以水面为纸,悬腕悬笔而书,在水面上仔细体会笔尖与水面接触的细微感受,笔牵情走,意随笔动,达到了心笔合一的地步。天长日久,原本清澈透明的池水,也被墨汁染的乌黑了,留下了“池水尽墨”的千古美谈。即使历经千年,其色不变,后人称此池为“洗砚池”。
池岸砌假山怪石,池畔植垂柳花草。池北临畔修砚碑亭,亭内立“晋王右军洗砚处”、“洗砚池”石碑2块,字迹古朴苍劲。
通过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
池面曲桥回旋、衔亭接岸。
亭东临池建左堂,名晋墨斋,内陈列文房四宝、书、画等。
春、夏之际,临台凭眺,故居内亭堂参差错落,花红柳绿,池光桥影,环境清幽。游人来此,观美景,赏书法,思前贤,心旷神怡,叹为佳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