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何佳欣
当千年文字遇上城市漫步,当古籍智慧融入互动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在成都拉开帷幕。9月7日,由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跟着古籍游四川”研学活动再度启程。“从金石简帛到数字云笺——探索文化载体的时空穿越”City walk研学活动,带读者从四川省图书馆出发,沿浣花溪诗歌大道漫步,最终抵达蜀锦博物馆,在行走中感受汉字的千年之变,在城市空间探索汉字与诗词如何从甲骨金石,走向数字云端,来一场与古籍中蕴含的思想观念、生活情感产生心灵共振的研学新体验。
活动现场
三重惊喜 让古籍“活”在当下
当天,身着楚大夫服饰的“屈原”手持竹简,向读者娓娓讲述和文字有关的故事:“诸位后生,请看一看我手中的这卷竹简。它冰凉、沉重,每一片都需要用熟牛皮绳反复编连,方成一体……”孩子们在互动中直观感受文字载体类型的演变。
本次活动以三重创新设计让古籍“活”起来。其中,第一重创新设计,串联四川省图书馆、浣花溪、蜀锦博物馆三大文化地标,通过古籍载体变化,让孩子们直观体验从甲骨简帛到纸墨云笺;第二重,通过“课堂+行走+手工”沉浸式研学,切身感受古籍载体的厚重与珍贵;第三重,技术赋能,通过古籍数字化技术,直观认识文字从竹简、丝帛到数字云端的技术跨越。
活动现场
当天,在浣花溪诗歌大道,孩子们化身为“小诗探”,与身着古装的“藏诗人”NPC互动对诗、寻找诗句中的“妙字”。在蜀锦博物馆,他们亲手操作,将诗词纹样织进锦缎,体验“寸锦寸金”的工匠精神。“太有意思了!我刚体验蜀锦织绣,诗词不仅可以读出来,还可以织出来!”参加活动的成都市实验小学学生兴奋地说。
古今对话 与文化深情相拥
如今,四川省图书馆通过数字技术、缩微技术等手段实现古籍的异质保护和备份,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翻阅数百年的古籍。读者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即可翻阅高精度扫描的珍贵古籍文献,感受科技为文化传承带来的全新可能。
“这不仅是一场研学之旅,更是一场穿越三千年的文化秘境之旅。”活动主办方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以“文字载体演变”为主线,通过“课堂讲学+实地探索+手工体验”三段式设计,让古籍知识走出书架、走进生活,“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真正实现“让古籍活起来”。
据悉,四川省图书馆创新推出“跟着古籍游四川”品牌活动。此次研学作为其中重要内容,此前已推出“治世匠心·古籍‘玩起来’”传统文化探秘通关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剧情、角色扮演、数字交互等多种形式,推动古籍内容转化为可体验的文化产品。未来,该系列活动还将持续推出更多主题线路,将古籍中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体验,让古籍里的文化走进生活,让大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四川、走近传统文化。
(四川省图书馆供图)
编辑:王飞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
本文来自【四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