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鹅屋天生桥时,雨已经停了三四个小时,路面上的积水没了,但依旧泥泞不堪。
按指示牌进入天生桥小路,一路下行,遇见几个双脚沾满黄泥的驴友说:“别去了,路太难走了。”
世事往往就是这样,半途而废的人在半途而废,勇往直前的人在勇往直前。我们是随着勇往直前的人一起勇往直前了。
半个小时后,站到了天生桥上,壁立的山体,悠长的深谷,远处的村庄,如被人画上去一般,列队欢迎着驴友的到来。
唯一失望的是,人就在宽不足5米的天生桥桥面上,却看不到桥体的模样。胆子大一点的拽着树木俯身下望,也只能看见百余米的悬崖峭壁,依旧“不识庐山真面目”,倒是有了天旋地转、山倒桥移感觉。
大多数人在桥上待了会儿,拍几张照片,就开始回返。不甘心的人,寻到一条隐蔽在丛林里的更小、更陡、更泥泞的羊肠小道,拽着树枝,蹲着身子,小心翼翼一点一点往下蹭。
约十来分钟后,豁然开朗,天生桥终于露出真面目。目测桥洞高达100米以上,横跨峡谷的桥面长度约50米,拱顶厚度10余米。
有资料显示,鹅屋天生桥是大自然用3亿年时光雕刻而成的“天空之门”,是北方高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天生桥之一。难怪引发地质学家惊叹:“这是华北罕见的侏罗纪喀斯特遗迹!”
凌空的惊险,飞渡的壮美,峡谷的深邃,山脉的连绵,纠结合成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力,除了“震撼”,还能有什么词来形容呢?
桥面上有年轻人开始放飞无人机,轰鸣声穿过桥洞,在山谷里回荡。这现代化的电子设备,是在奔赴一场与上亿年古老作品的约会,只为留下那一眼的震撼。
据说曾有人为此出过一副上联:“天生桥,桥上瞧,风吹桥洞,桥不动”,至于下联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我把天生桥的图片发出来,您能对出下联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