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售票处前的空地上竖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购票二维码展板,喇叭里循环提示游客线上购票,一名老年人因没有提前线上购票只能无奈离开……这是四川人梁语(化名)近日去陕西一景区游览时看到的场景。现在一些景点仅实行在线售票或主要实行在线售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经常线上就把票卖完了,这对部分不会使用在线售票系统买票、抢票的老年人很不友好。(《法治日报》)
图源:法制日报
上述场景,并非孤例。如今,景区等场所推行线上预约售票已成主流,在提升效率、优化管理与改善体验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当线上通道成为唯一选择,不熟悉网络和智能设备的老年人便被无形挡在门外。这既违背了旅游普惠的初衷,更暴露了公共服务的适老化短板。
预约制的便利性有目共睹。通过分流游客、削峰填谷,可以效缓解景区拥堵压力,提升游客体验质量;让线上支付与预约一体化,为大多数游客提供了极大便利;数字化管理也有助于景区更精准地把握客流动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然而,技术应用的终极目的应是服务于人,而非异化为一部分人的门槛。当景区仅提供线上售票或大幅削减线下票源时,其便利性就演变为排他性,尤其对老年群体构成了一种“数字围墙”。
老年人面临的技术门槛真实而具体。线上购票涉及的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身份认证、票种选择、支付确认等环节,对年轻人而言或许轻车熟路,但对许多老年人来说则是一道道数字迷宫。视力老花难以看清屏幕、操作生疏容易点错退出、担心操作失误造成财产损失……老年人的这些现实困境,绝非一句“推广智能化”就能轻飘飘带过。
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同样享有平等参与旅游活动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明确规定,老年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 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提升旅游服务设施适老化水平。景区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运营管理需兼具效率意识与人文关怀,在推行线上预约售票的同时,必须保留足够的适老通道。
让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需要多方协同发力。首先,政策层面需强化刚性约束。应进一步细化适老化服务标准与监督机制,将景区线下窗口设置、人工服务占比、免预约名额等要求明确为硬性指标,并将适老化成效纳入景区质量评价体系,倒逼服务落地。其次,景区需主动优化服务供给。在线上售票渠道开发老年模式,简化购票流程、增设语音引导等;线下则要保障售票窗口数量与服务质量,加强人员培训,主动协助老年人完成购票。最后,社会与家庭需做好数字帮扶。鼓励子女、社区帮助老人学习网络操作与智能技术,跨越数字鸿沟。
文丨苑广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