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
与四川隔江(金沙江)相望
是澜沧江的发源地
茶马古道的途经地
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还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
这里四季分明
无论是追寻自然奇观
还是体验藏地风情
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今天,跟着央视新闻打卡笔记
走进昌都
发现“藏东明珠”不一样的美!
01

迷人的昌都

昌都,是横断山脉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核心地带。这里既有雪峰冰川,也有深谷绿洲,汇集了西藏最原始多样的自然风貌。
心中的昌都 ,容中尔甲

然乌湖
位于八宿县的然乌湖,是西藏东部最大的湖泊,犹如一颗“蓝宝石”。

9月的然乌湖,变成了“人间仙湖”:草地、森林、水禽、牛羊,处处是画卷,这个季节的湖水将比其他时候更显清澈,也更能清晰倒映湖边美景。

伊日峡谷
在类乌齐县的伊日乡,坐落着一处天然的超级“大氧谷”——伊日峡谷。即使是盛夏时节,峡谷内日均气温也仅在20℃左右,被誉为“藏东小瑞士”。

△来源:网友@liujunjin
如果想要拍摄星空,这里也是不错的地方,建议住在谷内的当地人家中。远离城市灯光污染的伊日峡谷,用肉眼都能看到漫天星河。
△来源:网友@边境行者山机
游览完伊日峡谷,返程途中还可以去含有大量的天然矿物质的伊日温泉放松身心。

△来源:网友@Chris
三色湖
三色湖位于边坝县边坝镇普玉村,被誉为“心中最美的湖”。群山环抱中的三处相邻湖泊在阳光下分别呈现黑、白、黄三种色彩,十分神奇。远处雪山作景,近处绿树倒映湖面,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来源:网友@不会摄影的Herlin
三色湖景区内还藏着一个神秘蓝冰洞,它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冰盖里面,一眼万年冰与光的致纯蓝,肉眼可见的震撼。

△来源:网友@洛桑是我
不远处的炯拉错国家湿地公园,拥有湖泊、森林、田园、草原、冰湖、雪峰以及高山牧场、千年冰川、百年沙棘林,神奇的高原自然风光绝对震撼。

来古冰川
来古冰川位于八宿县然乌镇境内,是多个冰川的统称,因紧邻来古村而得名。
其外观形态独特壮美,属于海洋性冰川。

围绕来古村的多条冰川形成了多个冰湖,因不同的冰川所在的地质和土壤成分不同,每一个冰湖都会反射出不同的颜色,冰湖上还漂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山,看上去真有到了南极的感觉。

邦达草原
邦达草原是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G318国道与G214国道交汇点。这个季节是邦达草原最美的季节。
草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美,是一片优良牧场,还栖息着藏原羚、旱獭等野生动物,盛产冬虫夏草等名贵药材。

草原上建有邦达机场,海拔4334米,是藏东交通枢纽。如今,邦达机场开辟了昌都至成都、拉萨、重庆、西安等地的空中航线,让“说走就走”成为现实。
拉妥湿地
拉妥湿地位于贡觉县拉妥乡拉妥村,境内丘原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与草原并存,平均海拔4300米。
当光线从云雾中挤出,一瞬间湿润的草甸被打亮,风吹过,植被像波浪一样随风起伏,忽明忽暗,美极了!

俄西杏花
每年4月,洛隆县俄西乡就会变成杏花的海洋。
这里地域开阔,地势较低,漫山遍野的杏花和雪山遥相呼应,美不胜收。微风拂过,花香令人陶醉。

在芒康觉龙沟有成片的桃花林,每到春天,桃花海如期而至,灿若烟霞。
芒康县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二个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斑尾榛鸡、马来熊、绿尾虹雉等珍稀濒危动物生活在这里。

在类乌齐县、澜沧江上游长毛岭河流域,生活着一种似马似鹿的动物——马鹿。这种曾经濒危的物种,经过几十年有效保护,如今种群兴旺。

02
人文昌都

70多年前,昌都战役打开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大门。岗托镇岗托村,打响了解放西藏的第一枪,也是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为了纪念战斗的胜利,金沙江渡口的一处山壁上刻下“西藏”两个大字。
如今,昌都已是一座幸福宜居的城市。

昌都的人文风光也是一绝,充满故事的茶马古道、历史悠久的千年古盐田、精彩的民俗文化,这些人文美景,不论何时去都会让你惊艳!
茶马古道
对于生活在高原上的人来说,茶叶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为了将川、滇的茶叶运入西藏各地,千百年来,一支支满载着货物的马帮队伍,无数次穿行于川、滇、藏的险峰深谷,开辟出一条条商贸交通线,交织成茶马古道。昌都便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物资集散地之一。

走进昌都市区的茶马广场,民族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店铺里摆满来自各地的商品,往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热闹场景仿佛再现茶马互市昔日繁华。
在广场上,和当地居民坐着一起晒太阳,还可以逛逛博物馆,了解昌都市的历史。饭后再沿着河边漫步,好不惬意。
盐井古盐田
芒康县素有“茶马古道进藏第一站”之称。这里的盐井古盐田,有着1300多年历史。

千年盐田倚崖而建,远远望去,仿佛一盘大地色眼影置于山间。
这里是世界上完整保留最原始手工晒盐工艺的地方之一,如今已成昌都东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你可以在盐田边“解锁”这项工艺,体验“代盐”日常。

怒江72拐
昌都有许多人类工程奇迹。
八宿县的著名景点——怒江72拐,以其1800米的海拔落差和一连串的“之”字形弯道,成为川藏线上的著名奇路。

这条路所在的业拉山顶,有一个观景台,从这个观景台你会看到怒江72拐的全景,有着“荡气回肠”的惊叹(驾驶期间注意安全!)。

怒江大桥
位于G318国道邦达至八宿段,怒江峡谷最窄处,矗立着怒江大桥遗址纪念馆,详细介绍了修筑怒江大桥的艰辛。

当年,筑路大军挺进西藏,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西藏与祖国各地连接起来。如今,很多人开车经过怒江大桥时都会鸣笛致敬,纪念为修桥而牺牲的英雄。
卡若遗址
昌都有一处新石器遗址卡若遗址。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石斧、陶罐、骨器等文物,对于研究西南古代民族迁徒及其与黄河流域等地的文化联系,特别是证明西藏远古时代有人类生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卡若遗址出土的双体彩陶罐
象牙玉
象牙玉是产于昌都的一种珍稀玉石,它的质地致密,昌都人喜欢用它制作各种首饰和玉雕工艺品,如项链、手镯、手链等,既可日常佩戴,也是馈赠佳品。

03

好吃的昌都

昌都,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不仅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无数令人垂涎的美食。
古盐井加加面(或“佳加面”)是特色美食中的一绝,到昌都,绝不能错过这历史悠久的“一口面”。

店家煮面每次煮一大碗,然后装在小碗里给食客,吃完一口加一点,一口一碗,直到吃饱。吃完一碗,就在桌子上放一颗石头,等临走的时候按照石头来结账。据说,这一传统已经保持几百年了。
藏式土火锅是以牦牛肉为主料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火锅,人们更偏爱用牦牛骨现熬的清汤,直接把各种各样的菜堆放在锅里一起煮。

昌都饭桌上的硬菜必有昌都血肠,烹饪好的血肠,蘸上辣椒面,只需一口,便能品尝到浓郁的藏东风情。
糌粑是当地传统主食之一。把青稞洗净、晾干、炒熟之后磨成粉,然后再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和糖等搅拌均匀后,捏成团状,就可以食用了。

△生牛肉酱配糌粑
醉梨是昌都的特产水果,果肉黄白色,汁多味甜。最大特点是醇香,食之不觉酒味,食后不久宛然如醉。
位于昌都西北部的丁青县,气候特殊,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非常适合虫草生长。丁青虫草色泽金黄,体态饱满,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芒康县是昌都的松茸主产地,松茸别名松菇,有独特的浓香,润滑爽口,是离开昌都必带的特产之一。

来昌都,怎能不尝尝牦牛肉?类乌齐牦牛肉,是类乌齐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里的牦牛放养于海拔3700米以上的天然牧场中,其肉质以香味浓厚受到大家喜爱。

洛隆县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盛产青稞,素有“藏东粮仓”的美誉。在洛隆,你可以尝到以青稞为原食材制作的各种美食:糌粑、青稞饼干、青稞面包、青稞精酿啤酒、青稞糕点、青稞挂面等。

△青稞挂面。来源:网友@川三若芽
芒康红酒远近闻名,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西藏的波尔多”。这里的酿酒历史有百余年,如今,当地百姓户户种植葡萄,家家会酿酒。芒康红酒香气浓郁,品尝后让人难忘。

04

日新月异的昌都

西藏第一所小学、西藏第一家银行、西藏第一家运输公司等诸多“西藏第一”,至今仍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传奇。

如今,昌都的清洁能源、绿色矿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天地一体的交通枢纽+农牧业产业的“3+1+1”重大任务,正释放着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大唐八宿1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全国已建成海拔最高风电,金上昂多—拉妥330万千瓦光伏电站成为全球一次性开工建设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青藏高原的风光水资源点亮西藏万家灯火,源源不断生产绿色动能。

△大唐八宿风电项目

△芒康县光伏电站
奔腾咆哮的大江大河,一眼万年的壮阔冰川,深邃柔和的多彩湖泊,隐秘宁静的乡野时光……昌都汇聚着令无数人心驰神往的风光,传统而不失新潮,宁静又充满烟火。

活力四射、日新月异的昌都,有最温暖的幸福故事,正敞开热情的胸怀欢迎你!
今天(8日)19:30
央视新闻联合昌都商务局带来
“红色昌都 宝藏云集”专场直播
总台主持人朱迅、郭嘉宁
带你品尝高原美食,体验地道风物
上拼多多搜索央视新闻或好物出藏
也可点击下方小程序
让纯正西藏好品,近在你的指尖↓
你去过昌都吗?
这里还藏着哪些惊喜?
点击【写留言】,一起聊聊~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