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周杭琪 共享联盟·定海 乐晨宇 通讯员 康明军
从定海东海云廊仰天碗俯瞰定海城区,山海城美景尽收眼底。 通讯员 康明军 摄
凌晨4时的定海,竟比白昼更喧腾——浙A、沪C、苏D……来自五湖四海的车辆,如无数溪流涌入定海百里文廊深处的马目风车营地。“凌晨两点刷到这里的日出视频,我一下子就被击中了!五分钟就做了决定,直接喊上朋友开车冲过来。”来自宁波鄞州的张先生与朋友在观景台笑得很灿烂,“这一夜不睡,太值了。”
连日来,马目风车营地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山海景观和震撼人心的日出美景,在社交平台上热度一路攀升,迅速成为定海旅游的现象级打卡点。像张先生这样被“种草”即出发的游客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人笑言:“看完日出还得赶回去上班。”
绿水青山,果然迷人。近年来,定海持续深化“千万工程”,重点打造了一条全长100.5公里,串联8个镇街、32个村社的农文旅融合廊道——定海百里文廊,古禅林、拱琼台等一批打卡点频频“出圈”。
如今爆火的马目风车营地,坐落于马目风车公路。这里原本是风电项目留下的施工便道,因其视野开阔,坐拥山、海、风车交织的壮阔风景,逐渐走红。去年初,定海对部分路段实施拓宽、沥青铺装、护栏加装等改造,营地一开放,迅速成为“顶流”。即便工作日,日均车流量也能轻松突破300辆。
“我在这里住了快70年,以前这儿可是定海最偏僻的地方,方言说‘黄狗都不来’。现在你看,村口的车队能排三四公里长!”说起家门口的变化,马目村村民夏阿浪笑得合不拢嘴。这条路,不仅通向山海之美,更通向越来越好的日子。“人一多,咱种的西瓜、玉米一会儿就卖光了。”他笑着说,一到周末、节假日,村民往田里跑三四趟都忙不过来,“有一回,半个钟头就卖掉了60多斤土豆!”
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文廊开放两年以来,定海乡村累计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一波接一波的人流,带火了村民的“家门口生意”——青菜、土豆、西瓜等时令果蔬常常供不应求。为进一步拓宽农特产品销路,定海全域陆续建成90家共富工坊,吸纳3500多人就业,人均月增收2600元,村集体年增收超911万元。
美美与共,城与乡双向奔赴。定海老城区还有一条东海云廊,这条长达25公里的生态绿道原本只是定海五山水利工程的一条施工便道,但当地“螺蛳壳里做道场”,用一连串富有海洋历史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巧妙串联起城邑、山体、海湾等风光。山、海、城相依,东海云廊宛如巨龙盘踞在山腰间,这样的开放之美、磅礴之势,已吸引国内外游客超600万人次前来打卡,世界定向排位赛、全国徒步大会等赛事也纷至沓来。
“在千岛之城舟山,定海海岛特色优势并不明显,过去一到节假日,不少人选择离岛出游。但百里文廊、东海云廊贯通后,定海文旅发展新空间不断打开。”定海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列出一组数据,2024年定海区全域接待游客80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过夜游客395.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3%。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