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访古兼看演唱会之旅第二天第一站:平遥古城。
这是一场走着看的只有方向没有计划的旅程,离开太原,下一个城市是吕梁,途中会经过平遥古城。
很久以前去过平遥,但没什么记忆点,只记得满墙满地的青灰色,倒是对王家大院的宏大规模和壶口瀑布的壮观念念不忘。
反正是路,不如再去一次,顺便解决午饭。
酒店的豆腐脑不错,碳水大省的酒店早餐也是高碳水的。

从太原到平遥,约一百公里的车程。

游客非常多,在停车场入口排了好一会才停好车。

平遥古城的名气大的原因在于“老”,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具有近28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下车以后向古城中心地段走,沿途都是这样的灰砖老房子,平遥古城很有烟火气,原因就在于有老百姓还居住于此,太原古县城让原住民全部迁出,古城淡季的时候就冷冷清清,再加上街道宽阔,更显空荡。
我记忆中的平遥古城就这样,老旧古朴原生态,到处都是青灰色老砖头的颜色。


平遥古城没有门票,但是如果想逛县衙,老字号商铺,钱庄等历史遗迹的话,需要买125元的通票,另外在网上备受好评的双林寺和镇国寺都要单独购票,分别是35元和25元。
由于是二刷,我没有花钱买票,就随便走走逛逛,走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了。
武庙
车停在小南门附近,进入古城的第一站是武庙。
我们在这个丁字路口站着,看手机导航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走,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身后的预测馆出来一个中年男人,前额秃后面头发长,下巴一缕山羊胡,和音乐人三宝造型一样,用不耐烦的山西口音说:这里不让站人!往旁边去!
好么,古城第一站就遇到了这事,气盛的可能会立马掏出手机连拍带输出的:怎么不能站,这是平遥古城的路啊,你是执法部门吗,你凭什么规定游客在哪呆着,你管得着啊……
来玩的,吵架至少浪费半个小时,还影响心情,我往右挪了三步,“三宝”就进屋了,可能在人家眼中,算命先生的门口站着人挡财路挡运势。

这里有个牌坊,青石板路上电瓶车鸣笛呼啸而过,问一下价格,一人150元游遍整个古城,去古城中心一人10块。
怎么也是二刷了,古城面积多大我还是知道的,还是步行溜达吧。


先去供奉关羽的武庙逛一逛。

这是一个结构完整的院落,有戏台长廊凉亭香炉,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与记忆中的平遥古城不一样, 蓝黄两色的琉璃瓦和鸱吻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镜头拉近,非常的精美。



武庙不大,里面可看的东西不多,原路返回,还是这个街口,还是这个预测馆。

县衙
再穿越几条条古朴的街道,来到县衙(红圈位置),这里就靠古城中心点了。

县衙收费,买了125元的通票才能进去。
电瓶车依旧横冲直撞。

天气有点热,买了杯柠檬水,拍照打卡边走边喝,这一路上好几个来劝我坐电瓶车,劝我找导游的,在我身后跟着不停的叨叨。

这里的古建筑是挺好看的。


两边商铺有不少山西碗托店,大多8~10块钱一份,在太原钟楼街吃过,那里是5元一份。

在这个乌托邦打卡地斜对面有家饭店,非饭点店家没有营业,旁边开了一扇小门,专卖碗托。

认准这位老板,全平遥古城最低价5元一份,辣椒油调的很香,还有专门为小朋友制作的不辣的版本,同时还卖真空包装的,最重要的是会吆喝,顺口溜一套一套的。
时隔几年再踏平遥古城,记忆里的青砖黛瓦与晋商古韵,灰色石板路,更多了丰富的色彩,两侧商铺基本都是网红饮品店小吃店、纪念品店,我还围观了两个卖土耳其冰激凌的老外逗小孩的过程,三个小朋友心态不错,玩的开心大家看的也开心。
数量最多的店铺是造型做成山西深宅大院女子的旅拍店,其次是客栈,少了几分原住居民生活的烟火气,多了些迎合游客的商业感。

市楼
经过几家老字号店铺,走到了古城的中心点,市楼。
据官方资料记载,平遥市楼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中部,是平遥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重修,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均有补葺。
通高18.5米,为砖木结构三重檐歇山顶过街楼阁。
市楼是昔日平遥古城的中心,日有“朝”“午”“夕”三市,由此得名,是古代平遥“十二景”之一,也是平遥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文化和商业繁荣。

从各个角度观察一下,山西的老建筑没有过多人工修复干预的痕迹,自带风霜的摧残和岁月感,能让游客感受到是实实在在的几百年历史的老东西,榫卯间都是那个时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是现代廉价的工业产品。
市楼旁边,又是一处食铺遗址,现在是一个大型院落,里面卖黄酒,山西人也喝黄酒吗。

进来以后是一个大四合院,是一个纯卖酒的院落,没有可看的。

日升昌,这家老字号非常有名,在太原市内的晋商博物院有很多关于他的文物展览,这是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与存贷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 ,当然这么有名的老字号自然也是收费项目。
一家又一家的老字号,在平遥古城的中心,能看到一些有老味道的建筑和博物馆,不过越有名的越老的越是收费项目。


明清别院吃午饭
感觉平遥的夏天比太原热,人流密集,街巷里虽然都是老建筑,但商业形式千篇一律,基本都是小吃店饭店旅拍店,逛得人身体和精神双重疲惫。
找地方吃饭吧,饭店很多随便挑,附近的美团必吃榜有一家叫明清别院的店,评价不错,人均四五十。

内部结构很像明清时的深宅大院,进来以后左右两边有两个小厅,再向里走是一个四合院。

我们就在小厅里吃饭了,红底金字的彩绘柱子,红色的纱幔,感觉那边会走过来一个女人轻声呼唤:四郎,这边胖橘激动地说:菀菀,是你吗!
山西必喝饮料沙棘汁,酸酸甜甜,味道独特,大众点评打卡收藏,赠店家自产的酸梅汤。

吃了西红柿烤姥姥,凉拌碗坨,炸油糕,刀削面,一共消费100多一点,每道菜都不错。


这个泡泡油糕是山西特色,端午节的时候来太原就想吃,奈何高碳水吃不下,看这家店有就点一份吧。
糯米的皮,下锅油炸后表面会鼓起一个个小小的透明的泡泡,由此得名泡泡油糕。
内里是豆沙馅的,不是市售袋装的甜度极高非常细腻吃不出豆子口感的豆沙,像是店家自己炒制的,甜度不高,有红豆的香甜,还能吃出红豆的颗粒,这种老味道真不多见了,不禁让我想起会自己炒红豆馅蒸豆沙包的奶奶。

刀削面,猪肉卤的,很舍得放肉。

用了美团代金券,具体价格不记得了,吃下来不算贵,做的味道都不错。
但是,菜量实在又高碳水,吃几口就吃不动了,最受欢迎的是手撕包菜,泡泡油糕剩了一半打包带走准备路上吃,可直到第二天也没想起这事来。
离别古城
吃完饭突然哪里也不想去了,感觉整个古城逛下来不像古城而像一个巨大的商业街,只不过各个商家都栖身于老建筑里。
准备离别古城了,向停车场方向走,这片街区竟然还有网红幻境空间,射击打靶乐园。


仍旧是要穿越一片老旧的居民区,门口的“历史建筑”石牌彰显老宅的历史厚重的感。


看这样的老宅真是好过刚才经过的网红幻境空间店。





总结一下:
二刷平遥有点失望,核心区太商业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拉客的导游,招呼坐电瓶车的司机,鸣笛乱窜的电瓶车,在路边推销旅拍业务的店主……平遥古城就像一个披着古城外衣的巨大商业区,或者说是原汁原味的旅拍场地,人多乱糟糟,逛得人心也有点乱。
就算花钱买通票才能进入的院落,也是门口排队,人多拥挤,若想寻纯粹的古城韵味,或许得避开主街、钻进更深的巷弄。
网上评价位于古城外围西北边的双林寺风景不错。
不过,这次行程也并非全是遗憾,我对餐饮还是比较满意的,没有漫天要价,和市区餐馆相差无几,分量也实在,店家多是本地人,说话带着晋地特有的实在劲儿,没有过度推销,无论是小吃碗托,甜品冷饮,还是明清别院的正餐,都吃得实在又舒服。
总之,二刷有喜有忧,队友说下次再也不来了,我无所谓,但是对一到古城就遇到的门口不能有人对游客满脸嫌弃还呵斥驱赶的算命“三宝”有点不开心,还是喜欢记忆中那个平遥古城。
下一站,吕梁,出发。

我是糖晓甜,欢迎关注分享点赞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