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镇爱国村的天然石门
石门,是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镇爱国村的一个村民组。但在这个村民组一座山的山顶上,确实有一个“石门”。它由两块条形直立的巨石和一块横搭的条形巨石构成,天然形成了一个“石门框”,因为位于山顶,就被当地人们叫做“天门”。既然有“天门”,必然有“地门”。而“地门”则位于“天门”所在山对面一座山的山腰。听说也是同“天门”一样的结构,也是一个天然的“石门框”。据说这个“地门”旧时还处在古道之上,商旅路人来往都要从“门”下经过。不过,当前已灌木封山,无法一目睹“地门”的真容。
远看石门之“天门”
“天门”对“地门”,自然就成了当地老百姓心中的神秘所在,它与旁边桐梓坡村民组挺拔别致的石峰山(也叫旗娇山、笔架山)一起,构成了这里特有的“风水”,让不远千里迁徙而来的人们,“占籍耕种”于山下,逐渐形成了村寨。而茅坡场至火烧舟场的古道,经黄泥坡、宋家湾、杀人坝、史家店子、柏村、岩垭口、李家坝、打洞垭、通底沟到火烧舟,商旅路人往来,让这里更显热闹。
湮没于灌木中的古道
不过,再热闹的地方,也经受不了战乱的摧残。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清廷的腐败,催生了各地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黔北大地上黄白号军更是纵横搔乱了十余年。茅坡境内朱明月(原名张保山,火烧舟人)、唐候虎(又名唐宗、忠,茅坡人)、吴元彪(清军将领,后叛清)等,长期盘踞于境,让民不安居,饥民遍地。为寻求自保,当地民众于清同治六年(1862年)自发在石门附近修建了大岩寨、小岩寨和乐福寨。三寨互为犄角,遥相呼应。贼来,民众则呼儿唤女,进寨中躲避。贼去,民众才回归家园,耕作纺织。
寨营遗址
可惜,民众自建的寨堡,根本挡不住号军的强大攻击。寨成不久,白号军朱明月部下龙大胜率上万号军就从七星坡横扫而来,直捣大岩、小岩、乐福三寨,掠民居,屠寨民,石门周边一片哀嚎。龙大胜扎营栏牛坎,朱明月坐阵七星坡,白号军在此连营百里,石门幸存民众苦不堪言。不久,朱明月去,吴元彪叛,又据七星坡,大岩、小岩、乐福三寨再遭洗劫。号军还在石门山下的古道垭口建隘墙,设卡口,向过往路人征收“过路费”。此“卡口”遗迹仍存,就在今石门去骊龙的乡村公路边。
石门山下“卡口”遗址
石门,在中国近代的革命史中,也存有红色的记忆。遵义早期中国共产党员、红军遵湄绥游击队队员、老红军周先民,就出生在石门,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岁月之后,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在长期的“白色恐怖”中,他始终坚守党的信仰,以教书身份为掩护,坚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终换来了民族的解放,迎来新中国的诞生。以红九军团战士为主体的前期红军遵湄绥游击队,在磨刀溪惨遭失败后,游击队员何恩余、李小侠曾在这里躲避,得到了当地周家及周边群众的庇护。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遵义青年“反帝拥苏同盟”会议,也是在石门附近的李家坝小学胜利召开的。
李家坝小学“反帝拥苏同盟”旧址
历经沧桑岁月,如今石门那巧夺天工的“天门”,依然屹立于青山之巅。站在石门石厂旁的乡村公路边,一眼就可以看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石门及周边的群山逶迤,崖险石奇,风景秀丽。这个写满故事的石门,其实单纯就冲着它的秀丽风景,你也可以抽空来看看。就在桐新高速公路下道口边,下高速后往石门石厂行大约公把里即可见。
老红军周先民故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