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文旅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强产、美城、兴水”三大发展路径,做好水文章,促进水脉融城,文旅共生,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水乡名城。
一、聚焦“强产”:壮大文旅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龙头引领,做强产业硬支撑。以汈汊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为核心,建设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条环湖乡野绿道,一个江汉鲜食水市小镇,一个汈汊村主题水趣渔村以及一条泵湖联动水上游线,整合建设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天屿湖景区为核心,挖掘陶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资源,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一江两河景观工程改造为核心,打造水岸公园、水运遗迹、城市水乐园、风情水镇、湿地公园相互衔接的水岸景观带。
培育主体,激发市场新活力。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及高端度假酒店、主题乐园、康养旅居等项目。落实文旅惠企政策,扶持本土企业集群发展。同时,打造四类特色旅游线路:以黄龙湖茶博物馆、马口窑、杨林乌壶、汉川善书等特色文化产品为核心,打造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以东西汊湖、木桐湖、老观湖为核心,打造休闲康养基地;以南河栗山、庙头王平章、马口丁集等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红色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垌冢虎山黄桃、百禾生态园、庙头四梅农业、沉湖田水湾漫花小镇等为核心,打造和美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激活消费,释放市场新潜力。持续擦亮“汉川河蟹节”、“水韵汉川”龙舟赛、“汉川味道”美食季、等特色活动,打造“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消费热点。依托“涵闸河景观带”“天屿湖”“美食一条街”等优质资源,培育夜间文化旅游经济产业。依托本地纺织、服装、食品等特色产业,打造工业IP旅游,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二、聚焦“美城”:提升城市品质,绘就宜居宜游新画卷
以文润城,塑造城市新气质。保护并活化霍城遗址、马口窑等历史文化遗迹,传承楹联、善书、马口陶、杨林乌壶等非遗项目。加快推进奥体中心、图文博科四馆、城市书房建设,谋划汉川善书堂、水乡渔业农耕博物馆等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文体广场)提档升级,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开展四季“村晚”“文化进万家”“荆楚文艺轻骑兵”、善书进乡村进景区、湖北省全国百强篮球联赛、全国羽毛球邀请赛等重点品牌群众文化活动。
以旅彰城,扮靓城市新颜值。优化旅游交通体系,推进高铁站、机场、汽车站与景区公共交通无缝衔接。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打造旅游公交。美化城乡环境,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仙女山街道、马口镇、马鞍乡、南河乡等一批文旅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示范点。
优化服务,提升城市新温度。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精细化,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市场监管,营造诚信、文明、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搭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文旅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完善“一部手机游汉川”平台服务功能。
三、聚焦“兴水”:做活水韵文章,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保护水生态,筑牢发展根基。严守生态红线,加强汉江、汈汊湖、老观湖等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发展生态友好型旅游。
激活水经济,释放资源价值。做精水上游览,开发汈汊湖湿地观鸟赏荷游线、汉江风情游船、老观湖休闲垂钓等特色亲水旅游产品;做强水类运动,积极培育赛艇、皮划艇、桨板、龙舟、竞技垂钓等水上运动项目,引入环湖骑行、马拉松等赛事等,承办省级、国家级相关赛事,打造“水上运动休闲胜地”;做特水乡风情,大力发展“渔家乐”、“水乡民宿”、“荷塘月色”夜游、汈汊湖风暴游船行进式演出、湿地科普研学等体验项目;做强水产渔业,以河蟹精品育苗基地、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为启动,积极拓展高端水产品育苗多种种养,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做好“舌尖”美食,“榔头蒸鳝”“二河三蒸”“汉川排骨藕汤”“汈汊湖一锅鲜”等汉川湖鲜名菜,打造从地头到舌尖的湖鲜美食产业链。
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拼”的精神、“抢”的劲头、“实”的作风,全力推动文旅产业成为“强产”的增长极、“美城”的亮丽色、“兴水”的活化剂,为汉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的文旅动能!
来源:汉川市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