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与劳动教育日益融合的背景下,诸城市竹山农耕文化展览馆于竹山生态谷旁正式建成开放。该展馆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设在集研学教育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于一体的竹山多功能生态大棚内,以展示、教育、体验为核心功能,借助丰富的本土研学资源,通过实物陈列、图文解说与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沉浸式感受农耕文化、理解劳动意义的重要平台。
展览馆紧扣诸城作为齐鲁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的地域特色,深入挖掘胶潍平原农耕文化脉络。馆内11个主题展厅以“传统—现代—未来”为逻辑主线,重点展示近代以来农耕工具、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尤其关注改革开放后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节点。通过犁耙、水车、纺车、粮票等200余件实物展品,原汁原味还原农耕场景,每一件均标注来源与捐赠人,坚守“宁旧勿新、求真重实”的策展理念。
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实践响应,竹山农耕文化展览馆深度融合劳动教育与研学旅行。馆内设有多功能体验区,学生可参与传统农具操作、谷物加工、纺织编织等实践项目,亲身体验“锄禾日当午”的艰辛与智慧。通过“实物观摩+动手实践”的模式,引导学生理解农耕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培养勤俭、奋斗、创新的劳动精神。展览馆以“人、物、事、境”为线索,全景勾勒农耕智慧:“人”展现农民四季劳作场景,颂扬农耕者的智慧与坚韧;“物”陈列从石器到铁器、从手工到半机械化的农具演变历程;“事”还原播种、收割、纺织等典型农事活动流程;“境”则借助场景复原与声光电技术,营造出传统村落与田野的真实氛围,全方位解读农耕文化的深厚内涵。
竹山农耕文化展览馆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保护载体,更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它通过展示农耕文明的历史价值,唤醒了公众对乡土文化的记忆与认同,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文化灵魂。与此同时,展馆与周边生态农业、民宿体验、自然教育形成联动,成为诸城“农耕+研学+旅游”产业链的重要枢纽。
撰稿:市场推广科
审核:郑春龙
免责声明:本宣传资料作为要约邀请。所有意向图片,仅作示意参考。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予以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