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如果说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流光溢彩的都市风貌是城市魅力的外在表达,那么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则是一座城市魅力的底蕴所在。穿行在翠屏,仿佛打开了岁月的诗章。一处处古迹讲述着光阴的故事,一条条街巷回响着历史的跫音,穿越时空的文化之美令人沉醉其间。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景式呈现翠屏区加快建设文化强区的奋进历程,为翠屏2200多年的历史文脉赋以新的时代表达,让“长江首城、醉美翠屏”名片更加深入人心,翠屏融媒推出《只此翠屏》大型专栏,与广大读者共同领略翠屏文化之美。今天请看第三十五期《从抗战纪念到青春课堂:红色基因在翠屏代代相传》——
从抗战纪念到青春课堂
红色基因在翠屏代代相传
近日,在万里长江第一镇——李庄,2025届同济大学新生站在东岳庙内,郑重地读出刻于墙上的十六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这短短几句话,将同济大学与李庄血脉相连,铭刻下一段战火纷飞年代中文化薪火相传的历史,也连缀起当代青年对民族记忆的深刻认知。

同济大学师生代表走进李庄古镇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翠屏区,历史与现实交织共融,绘出一幅红色教育浸润心灵的生动画卷。从李庄古镇的抗战文化遗址,到赵一曼纪念馆的庄严陈展;从校园内的红色主题课堂,到社区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这座有着深厚革命传统的城市,正以多元而创新的方式,将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的成长轨迹。
文化抗战
李庄古镇的精神传承
1940年秋,一封十六字电文自李庄发往昆明,承诺接纳因战乱南迁的同济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上万名师生。仅三千人口的小镇,以博大胸襟迎接文化的火种。菩萨移出庙堂,课桌搬进殿宇,学者们在油灯下苦读、笔墨耕耘之间延续文明的命脉。梁思成在此完成《中国建筑史》,童第周开展世界级胚胎实验,傅斯年带病坚守学术阵地……他们以坚韧的文化坚守,使李庄成为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的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十六字电文
位于李庄月亮田景区的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以“文化脊梁·中国李庄”为主题,以序厅、家国情怀·大义李庄、风雨共济·文化抗战、星火永续·共谱华章和尾厅五大部分为主线,系统回顾了李庄文化抗战历史。从新思想萌芽到名家大师来川,博物馆内的陈列诉说着李庄的过往,折射出中华民族在逆境中百折不屈、敢于斗争的拼搏精神。

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展厅内
李庄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凭借悠久的抗战文化、长江文化和建筑文化,成为了各大研学团队开展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立体课堂”。

学生到李庄研学
2019年、2021年李庄古镇分别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以“红色研学+非遗体验+户外拓展”为亮点,每到“五一”、“十一”、寒假、暑假,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东岳庙、张家祠等热门景点都会迎来大量开展研学游的学子,广大青少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历史,深刻理解文化抗战的意义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一曼精神
英雄故里的红色印记
作为抗日英雄赵一曼的故乡,翠屏区将“一曼精神”作为最鲜明的红色标签。提质升级后的赵一曼纪念馆,展陈面积扩展至1100平方米,六大主题展厅系统呈现英雄的一生。纪念馆运用“声光电”表现手段,增加12处艺术场景,让游客能够在“沉浸式”体验中,更好地了解赵一曼的英雄事迹,从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25年清明,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女士动情讲述:“奶奶用行动诠释何为信仰,她留下的不只是话语,更是一座精神丰碑。”

赵一曼纪念馆
在距离赵一曼纪念馆70公里外的翠屏区白花镇,赵一曼故居也旧貌换新颜,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的房屋内,留存有大量赵一曼的遗物,完整展现赵一曼从1905年出生到1926年离开白花镇的21年青春成长历程。

赵一曼故居游客中心(张元戎 摄)
2021年,一曼村被列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后,景区新增党群服务中心、声光电沉浸式展览等设施。故居自2015年起免费开放,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研学的重要基地。
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来到赵一曼纪念馆和赵一曼故居,缅怀英烈,了解她波澜壮阔的一生。

暑期游客参观赵一曼纪念馆
今年9月1日,作为赵一曼烈士的母校,宜宾市二中以“甘将热血沃中华 勇做强国新少年”为主题开展“开学第一课”,通过爱国主义朗诵、情景互动等形式,引导师生重温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为新学期注入红色动力。

宜宾市二中开展“开学第一课”
活动中,师生共同回顾赵一曼等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迹,在激昂的朗诵中感悟英雄崇高精神。特别设置的《时空对话・热血传承》互动环节,成为本次“开学第一课”的亮点。学生代表现场书写“传承卡”,将对赵一曼的敬意与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落于笔端,以沉浸式体验完成与英雄的“跨时空对话”,让红色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
这样的场景在翠屏各校纷纷上演。翠屏学子在“开学第一课”中重温峥嵘岁月,共同感悟伟大抗战精神,在新学期、新起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爱国主义的烙印,从学生时代就镌刻在了他们的心中。
沉浸教育
红色资源的当代活化
今年8月22日,在翠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场以“烽火记忆·时代回响”为主题的翠屏区红色故事宣讲比赛火热举行。比赛吸引了39组选手参赛,他们以深情的讲述,带领观众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聆听新时代的和平钟声。

“烽火记忆·时代回响”翠屏区红色故事宣讲比赛现场
比赛中,小朋友们用鲜活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再现了先辈们的壮烈事迹。
“因为铭记,所以传承;因为传承,所以不朽”。孩子们以青春之声致敬往昔,更以昂扬之姿担当起传承的使命。这份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也将如明灯般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激励他们奋勇向前。
活动既是一堂生动的文明实践课,更是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

讲解人员介绍赵一曼生平和事迹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翠屏区不断探索更具创意和感染力的文明实践形式,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播撒传承红色基因种子,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翠屏区各学校通过歌舞、朗诵、情景剧等形式,让革命故事走上舞台,走进心灵。“党史我来讲,红色照我心”普通话竞赛、“弘扬一曼精神,悦读红色经典”美文诵读等系列活动,让红色教育走出书本,融入体验。
五育并举
红色基因的完美融入
翠屏区将爱国主义教育系统整合进德育框架,实施“一月一主题”实践教育,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通过“翠屏云课堂”,抗战历史微课程覆盖至偏远村小,2025年春季学期线上课程播放近14万次。全区更将“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用成长档案记录青少年在红色文化中的感悟与蜕变。
2025年6月,宜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市文联联合举办“爱我国防”退役军人书画创作活动。12位退役军人与文艺工作者以笔墨勾勒军旅风采,创作20余幅深情之作,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这些作品不仅展现国防建设的新成就,更以艺术方式传递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强军信念。
同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李庄中学
今天的李庄中学,以“同舟共济,胸怀天下”为精神指引。自2005年起,同济大学连续20届派遣百余名志愿者至李庄支教,反哺李庄。“患难与共”的历史,成了两校两地最深的精神纽带。支教老师带给李庄学子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李庄和同济大学历史羁绊的存续。

李庄同济广场(图据《问旅翠屏》张光金 摄)
走在李庄的青石路上,一旁书摊上摆放着诉说李庄文化抗战历史烟云的书籍,同济广场纪念碑巍然矗立;赵一曼纪念馆和赵一曼故居内,一批又一批学生聆听着赵一曼烈士的英雄事迹……红色,不仅是历史的颜色,也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在翠屏区,它正以教育之名、以青春之基,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