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敦煌绿洲。(资料图)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1日电 (刘文晶)“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敦煌的壮美风光曾饱受风沙侵蚀的威胁。近年来,敦煌以生态之笔重塑大漠容颜——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2014年分别减少19万亩与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54%,11.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点亮城市空间,一幅绿进沙退的生态画卷正在丝路名城徐徐铺展。
碧水蓝天守护绿洲命脉
敦煌的生态保卫战从守护每一口清新空气开始。通过工业废气深度治理、机动车尾气严控、扬尘污染精准防控,敦煌城区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2019年至今,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稳达国家一级标准,剔除沙尘影响后的细颗粒物符合二级限值,“敦煌蓝”成为游客镜头里的标配。
水是绿洲命脉。敦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加强党河、月牙泉等水体保护,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治理闭环。全市布设三级地表水监测断面与地下水监测点位,地表水、地下水达标率连续六年保持100%,全域无黑臭水体。党河水库碧波荡漾,月牙泉清泉潺潺,成为镶嵌在大漠的翡翠。
图为敦煌飞天公园风景如画。(资料图)赵琪静 摄
方寸之地绣出绿色诗意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从愿景变成实景。敦煌去年新建的6座口袋公园和4座改造小游园,让市民转角遇见盎然生机。这抹不断延伸的绿色,凝聚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生态匠心。
从河沙整治到客土覆盖,从管网铺设到步道蜿蜒,曾经荒凉的戈壁滩正被精细的绿色网格覆盖。敦煌园林工人司东娇见证着变化:“每一寸绿化都是与风沙争夺的阵地。”
科技赋能构筑沙漠屏障
作为“三北”工程核心攻坚区,敦煌肩负着阻击库姆塔格沙漠东扩、守护莫高窟生态安全的使命。按照“南护水源、西拒风沙”战略,敦煌构建起“三道绿色防线”:绿洲外围灌草封育控沙,边缘造林固沙,内部林网护田。五年来,累计造林2.05万亩,实施草原封育13.33万亩,鸣沙山、东戈壁两大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守护着76万亩沙域。
科技创新为治沙注入硬核力量。HDPE新型阻沙网构筑高立式沙障,无人机高效投送治沙材料,工程固沙与生物措施协同推进。在绿洲边缘的九大风沙口,今年将完成工程固沙3万亩,科技之网牢牢锁住流动沙丘,沙生植物在网格间萌发新绿,让“沙退人进”从愿景走向现实。
绿色福祉润泽百姓生活
生态改善的成效沉淀于民生细节。覆盖全城的声环境监测网络,通过7个功能区点位、111个区域监测点守护宁静。当梭梭林的晨光把绿意写进沙地版图,当监测屏上跃动的数据流谱成音符,敦煌用行动刻下风沙线后退的刻度。
阳关烽燧下,治沙人正在铺设新的阻沙网;党河绿道上,孩童的欢笑惊起水鸟——这座千年古城用蔓延的绿色证明:人与沙漠的博弈中,生机正在赢得主动。(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