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四国的爱媛县,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名汤“道后温泉”和酸甜可口的橘子,或是大文豪夏目漱石笔下《少爷》中的文学场景。但除了这些,爱媛还藏着一处深受游客喜爱、却常被忽略的文化瑰宝——松山城。

它不仅是一座城堡,更是一部立体的战国史诗,是日本最后的完整城郭建筑,也是国家重要文化财产。无论你是历史迷、建筑爱好者,还是《坂上之云》的书迷、安藤忠雄的粉丝,松山城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穿越四百年的“难攻不落之城”
松山城巍然屹立于松山市中心,可选择从东侧搭乘缆车轻松上山,一路绿意相伴。
它的故事始于战国名将加藤嘉明,作为丰臣秀吉麾下“贱岳七本枪”之一,他在关原之战中加入东军德川家康,因战功受封伊予(今爱媛县),并于1602年开始筑城。江户时代,此城几经易主,最终由德川家康的异父兄弟一脉——久松松平氏接管,延续了它的城主传奇。

还未进入天守,沿途就已是历史的盛宴。雄伟的石垣与重重城门构筑出严谨的防御体系。尤其在本丸区域的“筒井门”旁,设有一处被石垣巧妙遮挡的“隐门”。当年若有敌军来犯、正强攻筒井门时,守军便可从隐神出鬼没地出击,形成夹攻之势。路径设计多取直角曲折,极大延长了进攻路线——不难想象,攻城者将暴露于多么致命的打击之下。

整座城的核心,是被誉为“连立式天守”的建筑群,包括大天守、多个小天守、橹(箭塔),以及连接它们的“渡橹”。内部空间被分割成数个中庭,并被多重制高点严密守卫,构成一个几乎无死角的“致命陷阱”。尽管松山城从未经历实战,却仍被公认为“难攻不落之城”,其设计之精妙,可见一斑。


参观时别忘了收集一份“御城印”,这种仿御朱印风格的登城纪念证书,正成为日本古城游览的新风潮。在天守东侧的“艮门东续橹”,还藏着一个令剧迷兴奋的彩蛋——这里正是历史大作《坂上之云》片头中,阿部宽、本木雅弘、香川照之三位主角并肩合影的取景地!

走进《坂上之云》的历史现场
改编自司马辽太郎同名巨著的《坂上之云》,是一部描绘明治时期家国命运的历史剧,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堪比《大秦帝国》之于中国。它讲述了三个松山出身的青年——秋山好古、秋山真之兄弟与文学家正冈子规,如何像“攀爬坡道、仰望云端”一般胸怀大志,推动国家前行的故事。

搭乘缆车下山后,向南步行至东云学园,左转不久便可抵达秋山兄弟的诞生地。哥哥秋山好古是日本近代骑兵之父,弟弟秋山真之则是奠定日本海军战略的天才参谋。他们的旧居虽曾毁于战火,但已于2005年依原样重建。

院落中,哥哥好古的骑马铜像目光炯炯,望向亭子下方弟弟真之的半身像。这一设计源自一段感人往事:真之幼时家贫,父母欲送其出家,是好古苦苦哀求“我会努力赚钱养家”,才留下弟弟。谁又能想到,这份兄弟情谊,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更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整个国家的走向。
旧居内陈列着大量家族照片、书信和纪录片,甚至复原了秋山真之最爱吃的炒蚕豆。这里的管理员多是热情洋溢的长者,非常乐于为访客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文学与棒球:正冈子规的六尺世界
松山的街头巷尾,俳句碑刻随处可见,它们大多属于第三位主角——正冈子规。他与在战场上驰骋的秋山兄弟不同,子规在病榻上改革了日本俳句,将这种濒临没落的文体重新推回文学圣殿,被誉为“日本俳句复兴之父”。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一位疯狂的棒球爱好者,在病重前一直担任捕手,并翻译确立了诸多棒球术语的日文名称。在道后温泉,你还能看到一尊他身穿棒球服的铜像。

安藤忠雄的几何诗篇:坂上之云博物馆
从秋山兄弟故居步行五分钟,便是由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坂上之云博物馆。三角形混凝土几何体沿着坡道缓缓升起,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驻足的艺术品。
馆内通过报纸墙、亲笔手稿、影视资料和电视剧道具,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坂上之云》的时代背景与人物传奇。虽因行程未能细细品味,但其建筑与内容结合所带来的震撼,已足以令人不虚此行。

隐藏的欧洲古堡:久松家“万翠庄”
此行的又一惊喜,是毗邻博物馆的万翠庄。这个名字虽听起来质朴,实则是一座充满欧洲风情的华丽城堡。它是旧松山藩主久松家后代——久松定谟伯爵的别墅。
久松伯爵16岁时在秋山好古的陪同下赴法留学,归国后跻身军界,晚年回乡修建了此宅。它曾接待过昭和天皇,是当时重要的社交舞台。万翠庄几经辗转,近年才被评定为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产。

久松家族最令人敬佩的贡献,在于伯爵出资购下松山城并捐赠给松山市,使它免于上世纪拆城卖地的开发浪潮(类似中国许多古建曾面临的困境),成为国民共有的文化财富。正是这份远见,让我们今天仍能欣赏到这座“日本十二现存天守”之一的雄姿。

松山城及其周围的历史遗迹,共同编织出一张深厚的文化网络。它不像其他热门景点那样人潮汹涌,却因此保留了沉静、庄严的历史氛围,等你来静静聆听,慢慢发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