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苏州湾博物馆举办“枌榆文字丨吴江馆藏薛凤昌金石书画文献特展”,7月26日我即去博物馆参观。展馆布局合理,分类恰当,藏品丰实,让人大饱眼福,深度了解薛凤昌(号公侠)。我少年时代就知道家乡同里有一位名唤“薛公侠”的名人。他会谜语,他的一首昆虫诗谜早在家乡流传:“风吹蜡烛挂灯台(蜒蚰),一封情书拆不开(蜜蜂)……”。
▲薛凤昌像
▲同里中学旧址内天放楼、红楼
2016年,无锡电视台来同里拍摄薛凤昌专题片,我陪同摄制组去薛凤昌居住和办学的故地,同里中学红楼、天放楼、庞家祠堂、盐店埭等处,我也作一些薛凤昌生平事迹的介绍。拍摄成的《百年谜话薛凤昌》与《重教尚文薛公侠》两集电视片,在无锡电视台《发现》栏目播放,收到极好的效果。
教育救国
薛凤昌家乡人都称他薛公侠。薛凤昌 (1876~1943) ,原名蛰龙,字砚耕,号公侠,室名邃汉斋。他在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考中秀才,因受戊戌维新思想影响,没有入科举仕途,第二年即去日本留学。他在日本学习理化、生物、自然等新学科,明白了“要救国,必须先办教育”的道理。他一回国,就致力于新思想、新知识的传播,从此走上终生教育救国之路。
▲薛凤昌生物、化学教本
光绪二十八年(1902),薛凤昌加入金松岑担任会长的中国教育会同里支部,同川自治学社是教育会的实验学校。同川自治学社除办学堂外,还办了理化、音乐两个传习班,薛凤昌以扎实的理化基础担任理化教员。1906年11月15日,《理学杂志》创刊,薛凤昌任编辑,由小说林、宏文馆合资会社发行月刊,刊中连载《植物与日光之关系》《昆虫采集》等系列文章。薛凤昌还编写过《中等化学》等教材。(同里王稼冬先生收藏过)
据同里顾乃行先生回忆,他上过薛老师的化学课,还做过一次化学实验。在那个时代,人们不知化学为何物?更不知化学实验?薛凤昌家属反对他做化学实验,因为当时有不少革命党人因做炸弹而牺牲。顾乃行先生记得这次化学实验是制取“养气”(氧气)。
▲初建江震学堂旧址介绍
▲吴江中学内纪念碑石
创办吴江中学
宣统三年(1911),薛凤昌去皖北谋事,执教安徽桐城中学。1912年,薛凤昌与费伯埙创办江震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吴江县立中学,薛凤昌首任校长),至今吴江中学红楼前树有薛、费二公的两座塑像。后来受教育家唐文治的邀请,他去无锡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也就是无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任教,结识了国学大师、教育家钱基博,时隔三年后又回吴江中学任校长。1930年,薛凤昌任上海光华大学国学教员。
▲吴江中学新校内红楼前薛、费二公像(左)
▲薛凤昌后代在红楼前合影照(右上)
▲光华大学材料(右下)
创办同里中学
抗战期间薛凤昌杜门谢客。因鉴于邑人子弟外出负笈之艰辛,在乡党父老的敦请下,薛凤昌于1942秋募资,与侄薛天游、友陈旭旦等创办同文中学(同里中学前身),他以近古稀之年又出任校长。学校草创期间暂借庞家祠堂为校舍,教师都由邑人义务担任,虽惨淡经营,但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不低头、不回头。
▲同里中学新址
▲同里中学校内薛凤昌像
博学多才,爱好雅集
薛凤昌热心乡邦文化。1933年陈去病首创的秀餐会,“秀”既是前清之秀才,又是秀色可餐之意。秀餐会是文人雅士聚集一起,赏景饮酒、吟诗作词、议论学问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他不但积极参与,并做具体的组织工作,会后汇编诗集,使秀餐会四次雅集的不少诗刊得以留存。
▲第三次秀餐会留影
▲薛凤昌书联
薛凤昌博学多才,擅诗文,勤著述。他著有名人传记20余篇,散文200余篇,诗词300余首。他对灯谜独有情钟研究甚深,《邃汉斋谜话》发表在1912年的《小说月报》上,翌年由商务印书馆印成单行本,作为《文艺丛刊》之一。《邃汉斋谜话》被誉为“谜话开山之作”,开创了以谜话形式说谜、评谜和制谜的方法,打破以往谜集“集谜”的框框,对谜话的形成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
▲薛凤昌与 《邃汉斋谜话》
笔者是从灯谜入手,逐步了解、熟悉先贤薛凤昌的,为纪念《邃汉斋谜话》发表100周年,我在2012年7月的《中华灯谜》杂志上刊登《百年谜话薛凤昌》,详实介绍薛凤昌的谜评、谜语、谜社、谜人、谜会的情况,在此不作赘述。
▲刊登在《中华灯谜》上的《百年谜话薛凤昌》(左)
▲薛凤昌谜语(右上)
▲金松岑像(右下)
薛凤昌小金松岑3岁,他俩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薛凤昌通日文,他帮助不谙日文的金松岑翻译日文版的《摩哈麦德传》(穆罕默德),一人口译,一人整理出书,至1895年6月译成。金松岑后来成立雪耻学会的会址天放楼,就是以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天方命名的。
1903年薛凤昌又为金松岑翻译出版日本宫崎寅藏所著《三十三年落花梦》。孙中山为此书作序,金松岑自序云:“译者疏于和文,助其不逮者,薛君蛰龙之力为多,不敢掠美,谨志于此。”
薛凤昌特别注重搜集乡邦文献,与陈去病、金松岑等共同发起组织吴江文献保存会,保存、整理、研究乡邦文献。他曾经抄明初吴骥《同里先哲志》与清初章梦易《续同里先哲志》。此志经薛氏多年物色,得以合并传抄,重见于世。
薛凤昌在搜集乡邦文献的同时,对邑人袁景辂《松陵诗证》及陆日爱《松陵诗征续编》进行增补。
薛凤昌在古代文献整理出版最值得称颂的是汇辑出版《龚定庵全集》《梨洲遗著汇刊》《牧斋全集》(分别为龚自珍、黄宗羲、钱谦益三人所著)三本书。
薛凤昌平生又喜收藏。收藏碑帖甚多,编有《邃汉斋藏碑帖目录》《淳化阁帖萃编》等,原藏碑帖部分存于今吴江文物管理委员会。薛凤昌的大量藏书,于1950年由其子薛思明捐赠给上海图书馆,计有60多箱。
▲薛凤昌收藏碑帖
▲薛凤昌书法作品
“我以我血荐轩辕”
薛凤昌一生从事教育,以教育救国,“我以我血荐轩辕”,最后他献身于教育。他为抵制当时日伪政府推行的奴化教育,拒绝使用日伪教育局指定的课本,国文选自《古文观止》,代数、几何、英语、物理、化学等科,都采用战前开明书局出版的课本。当时,在日伪高压下,他始终拒绝开设日语课,拒绝日伪派遣的教员,拒绝日伪教育局提出“接收同文中学”的要求。这系列行为惹怒了日伪政府,薛凤昌被日寇押至吴江宪兵队,同时被抄家,日伪军还在校长办公室进行搜查,但一无所获。在狱中,日寇要他接受先前提出的三个条件,他大义凛然以绝食表示抗议,豺狼般的日军竟对年近古稀的薛凤昌施刑,并纵狼狗扑噬先生,使其手失一小指。
1943年12月25日,薛凤昌坚贞不屈,殉难于吴江银行弄内日伪的牢房中。薛凤昌先生遇害,在全校、全镇乃至全县引起极大的震惊。这些情况,有同文中学国文教员陈旭旦日记记载:“十二月十五日,晨,公侠先生为人邀至江,家遭搜查,未知真相”“十二月二十五日,上午得侠老凶讯,停课。”
薛凤昌的学生、南社创始人柳亚子在重庆得悉老师遇难的消息后,悲痛挽诗“留得鲁灵先殿在,留侯黄石倘重逢”。柳亚子把自己比作留侯张良,而将薛老师比作将《太公兵法》授于张良的黄石公,表达他对恩师深沉的怀念。
薛凤昌是中国版的《最后一课》的老师,比法国版小说中的韩麦尔老师情节更真实,遭遇更凄惨。薛凤昌是在给学生上《孟子》课时突然被抓的,他在狱中的表现,正如他“公侠”的号,更能体现他身上的一股侠气。他的黎里学生殷安如回忆:“老师在讲授《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情景,每当薛校长讲到此章节时,感情十分充沛,情绪激昂……”。
▲薛凤昌之子薛思明像
▲吴江中学内薛凤昌所书的“朴实”
薛凤昌,“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是他的思想精髓。作为一个文人,“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印证了他的一生。
END
作者 | 王复陈
责编 | 沈思言
美编 | 沈思思
审核 | 王来刚
图片 | 王复陈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