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9月11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阿里地区行政公署介绍阿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雪域高原的“西部明珠”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阿里地区明确“一城引领、两县驱动、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空间布局,确定“两地一枢纽一品牌”战略目标,即把阿里地区打造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连疆通藏跨境游主要枢纽城市,打响“藏西秘境·天上阿里”文旅品牌。制发《阿里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编制《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前瞻布局“十五五”文旅发展“战略图谱”,搭建“规划设计定框架、专项方案强牵引、奖励措施激活力”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狠抓五个方面重点工作,激活文旅发展新动能。
图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赵振宇
一是推进文化铸魂工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2025年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694场次,惠及群众34.66万人次,“书香阿里”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84.2%。创作《石榴籽》《众心如城》等18部关于民族团结、兴边固边题材的文艺作品。原创剧《果沃情》亮相央视春晚并入选第三届中国舞蹈优秀作品集萃。《缘起象雄·古格遗风》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并入围第14届中国艺术节和第18届文华剧目奖评选。措勤县扎日南木错“四季村晚”入选全国示范案例。阿里地区代表队先后荣获2025年中国健身锅庄舞大赛一等奖、自治区“七一”歌咏比赛第一名。《百川归海·人民至上》革命文物专题展走进阿里,不断构筑中华民族精神高地。
二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制发《阿里地区文物保护暂行管理办法》等3项制度,出台《阿里地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健全地县乡三级文物保护责任体系和常态化文物巡查机制,优秀文物保护做法在《中国文物报》刊发。古格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立项,保护规划获国家批准(其中4个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建成非遗数字化档案217项、认定非遗传承人118人,申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101项,对44名地区级非遗传承人给予资金扶持,培育改则森郭服装裁缝店等8家非遗工坊,举办“非遗正青春”主题活动8场次,“非遗+直播”“非遗+文创”亮相首届西藏非遗周。
资料图:改则森郭服装裁缝店 图片来源:阿里融媒体中心
三是强化旅游服务保障。编制《阿里地区旅游服务标准体系》《阿里地区国省道沿线、加油站、旅游重点城镇和旅游景区景点厕所整治提升行动方案》,完善重点景区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功能,提升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水平,优化边防证办理,缩减检查站通行时间,高效处理旅游投诉,游客满意指数持续提升。
四是精塑特色文旅品牌。有序推动冈仁波齐—玛旁雍错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古格文化遗址公园、班公湖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启动霞义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工作。普兰、札达旅游名县创建完成申报。普兰县边境旅游试验区创建取得实质进展。冈仁波齐—玛旁雍错、古格文化遗址公园列入自治区精品景区创建名录,班公湖列入后备名单。塔尔钦小镇直升机低空游览项目投入运营。汽摩越野赛、环玛旁雍错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有序筹备。夜间经济雏形逐步显现。鼓励本地企业研发文创产品227项,布局23个线下展销点,初步构成“阿里有礼”品牌体系。线上宣传取得突破,阿里文旅抖音号粉丝36.9万,旅游系列短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在京沪港等11地开展31场精准推介会,在塔尔钦小镇成功举办“源头的声音”线上音乐会,在1581架次航班上投放宣传片,发放网红勇士证书6万张,“藏西秘境·天上阿里”文旅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
资料图: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的玛旁雍错
五是实施文旅惠民行动。加快编制《阿里地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等3个农文旅融合专项规划。上半年,文旅行业带动农牧民就业2891人次、增收2611.4万元,其中普兰县岗莎村合作社等7个集体经济体依托冈仁波齐景区带动1300名农牧民就业、创收800万元,稳固“景区+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改则森郭服装裁缝店等8家非遗工坊营收350万元、带动就业300人次,构建“传艺+致富”可持续发展链,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文旅产业格局逐步形成。(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振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