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图据马尔康市委宣传部
马尔康作为长征精神重要承载地、嘉绒文化腹心地、生态资源富集地、州府要素汇聚地,文旅如何破局出圈,打造成为阿坝州文旅融合马尔康标杆?9月11日,中共马尔康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接下来,马尔康市将努力打造具有生态文明、嘉绒风情、红色育人、康养游憩、科考研学、州府风范的“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名城”。
全会现场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马尔康有基础、有特色、有优势,必将在新的征程中绽放更加靓丽的光彩。”会上,阿坝州副州长、马尔康市委书记朱锐信心十足。
对此,马尔康提出,到2027年,引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文旅链主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标志性文旅融合业态,全域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成势见效。到2030年,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幸福锅庄城·诗歌马尔康”城市IP影响力大幅提升,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初步建成。
具体如何实现?马尔康市将以“游客思维”聚人气,构建“景城一体、主客共享”宜居宜游新空间。注重市场供给,构建近者悦、远者来,“全域皆风景、四季皆可游”的良好环境。提升城市服务和旅游景区管理智慧化水平,一体规划布局景区、城区、镇区、园区。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城文旅、农文旅、科文旅等深度融合。擦亮“幸福锅庄城·诗歌马尔康”城市IP。
美丽马尔康
同时,马尔康还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沉浸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文博旅游、运动旅游等。其中,打造梭磨河流域生态旅游文化景观带,稳步推进雪马山景区建设,规划实施双江口库区高峡平湖、日部九大海、梭磨峡谷、嘉绒赛马山、草登宝岩温泉等新景点开发建设;沉浸旅游将依托景区、街区、场馆、基地等旅游空间,因地制宜植入非遗展示、非遗工坊、非遗体验基地等,建设一批非遗传承体验空间和非遗集市,开发刺绣、唐卡、藏香、服饰、银饰等文创产品,培育嘉绒民俗文化消费新场景,推动文化活动空间转化为互动体验空间。
红色旅游方面,马尔康将优化提升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胡底革命烈士纪念广场和婆雍古道、卓木碉会议旧址、马塘战役遗址保护利用,延伸《天宝》《尘埃落定》等红色影视作品产业链条,打响红色文创品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学术交流平台,推出“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吃红军饭、扬红军魂”红色品牌线路。
康养旅游上,打造田园观光、休闲采摘、农耕体验、森工记忆等新业态,高质量培育森林康养、温泉养生、食药康养和中藏医药浴等康养产业,打造康养马尔康游憩胜地,实现“民宿发展+特产销售+生态保护”共赢目标。
青山守藏寨
文博旅游则以阿坝州博物馆、红军长征纪念馆为支撑,高标准实施脚木足乡孔龙村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开发主题研学课程与线路,并以夏繁研学基地为依托,推出“农业科普+生态康养+农耕体验”等多主题研学课程,以尘埃落定文化旅游城项目为载体,推动演艺项目进入景区景点、星级酒店、文化街区等游客聚集区域,营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此外,运动旅游将整合红色文化、嘉绒文化、土司文化等文化印记,积极融入全州冰雪旅游发展格局,打造区域冰雪运动旅游IP。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夯实文旅要素保障,马尔康市还将优化旅游综合执法体系,深入实施文旅培优育强计划,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适旅化改造,完善文旅功能配套,提升智慧文旅服务水平,建设全市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推行“落地租车、异地还车”模式,推广运用“一部手机游阿坝”“一码游马尔康”应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