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12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启幕。
本届文旅产业博览会汇聚各地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一场集视听盛宴、沉浸体验、产业交流于一体的文旅嘉年华。
从中央大舞台的精彩演出到遍布各馆的互动体验,从盛大花车展演到专业交易洽谈,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文旅魅力体验。
本次博览会,武昌展区共有12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以“武昌文旅融合”为主题,外围墙还原武昌“老九门”城墙风貌。
武昌古城老九门,可溯源到600多年前,当时的武昌城城周10余公里,四面城墙开设九座城门,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老九门:东城墙有宾阳门(大东门)、忠孝门(小东门),西城墙有竹簰门(文昌门)、平湖门、汉阳门,南城墙有新南门(中和门)、保安门、望泽门(望山门),北城墙有草埠门(武胜门)。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本次展会期间,武昌展区最大的亮点就是把整座古城“搬来”了,“古城”上一砖一瓦,都镌刻着武昌曾作为“军事重镇”和“文化名城”的辉煌,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岁月悠长,体会楚文化的精髓。
在展区中间,游客还可以看到一座浓缩版的黄鹤楼,与老九门遥相呼应。
武昌区文旅局有关负责人说,武昌展区以“文旅融合”为主题,搭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欢迎游客穿过这道“时空之门”,开启一段沉浸式的文旅旅程。
武昌是黄鹤归来、诗歌浪漫的白云黄鹤之乡,也是敢为人先、彪炳史册的百年革命之地,是一桥飞架、风景壮丽的碧水长江之畔,也是商贸繁荣、业态更新的时尚潮流之都,更是古城焕新、青春靓丽的活力创新之城。
作为全国文化产业百强区(第六)和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第五),已形成8项国家级品牌项目,正以“千年古城”为底蕴,以“现代都市”为舞台,加速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新高地。
2025年央视春晚上,黄鹤楼巍峨的身影、武昌江滩的璀璨夜色、两江游船的流光溢彩,向全球观众生动呈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风韵。
武昌文旅硕果累累,“夜上黄鹤楼”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昙华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汉秀剧场荣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1处不可移动文物、8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家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让历史触手可及;滨江商务区、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月亮湾城市阳台,绘就世界级滨水画卷。
在这里,你不仅能领略“黄鹤楼中吹玉笛”的古典意境,还能体验武昌滨江商务区的时尚繁华。
武昌区整合特色商圈与文化街区,将商业消费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提供多元丰富消费场景,形成“赏、逛、游、购”一体化体验,满足群众高品质消费需求。
在这里,有全球最大纯商业体,集“商文旅体”于一体的武商梦时代;在这里,也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目前中国最长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楚河汉街。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昙华林,在千年老街中感受蝶变新生;在这里,你也可以驻足斗级营,逛文创市集、看汉服巡游。
在这里,你可以佩戴VR设备穿越时空,体验虚实共生的文旅新场景,在震撼体验中深切感受历史;在这里,你也可以“夜上黄鹤楼”,在光影中看尽黄鹤楼的前世今生。
在这里,你还可以走进历史场馆,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历史场景,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家国情怀;在这里,你还可以置身地处闹市中的金融文化公园,在感受工业韵味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现代都市的风情。
据介绍,武昌区在展区还设置了16K视网膜巨幕,以极致清晰的动态影像,焕新呈现古韵武昌的诗意山水、兴业武昌的蓬勃生机、中枢武昌的城市脉动、智汇武昌的创新活力、宜居武昌的温暖烟火……每一处细节都很细腻,仿佛触手可及。
今年来,武昌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有序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文旅融合的品牌效应、集聚效应、示范效应逐步彰显。
据介绍,上半年武昌旅游市场活力强劲,接待国内游客2834.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9.67亿元,同比增长13.04%、14.52%。
展望未来,大成武昌将重点实施武昌古城复兴计划、文旅产业强链计划、“文旅+”融合发展计划,加速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新高地,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核心区,为推动“三个优势转化”、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作出武昌贡献。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