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别称“莲城”“潭城”,有“湘中灵秀千秋永,天下英雄一郡多”的美誉,古今有不少名人诞生于此,凭借着人文历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湘潭也趁机修复或者复建了一些历史人文景观,比如位于湘江边的窑湾历史文化街区。
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以以前的窑湾古镇为基础,在2013年正式投资13亿元开始启动建设,恢复古时候窑湾古镇的繁华,如今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成为长株潭人节假日周末前往游玩的一个好去处。
窑湾,这个地名,估计除了附近的居民,很多长沙人、湘潭人都感觉到陌生,但是在历史上,这个地方却是鼎鼎大名,是湘潭发祥地,更是有着“金湘潭”、“小南京”的美誉,这里航运发达,经济繁荣,更是有不少名人在这里驻留和题过诗词,比如杜甫的《题潭州》,曾国藩更是在这里兴建过船厂。
窑湾始建于晋朝,湘江在这里遇到壶山,形成一个水湾,并且水面宽阔,北河道也因为地势,变得水深水流又平缓,形成一处天然良港。在古代,商埠和一些繁华的古镇都是依托水运而建,所以这里就形成了当时的窑湾古镇。
明清时期,这里发展达到巅峰期,尤其是米市,甚至像中国第一个留学生容闳也来这里这里调研过,并且在《西学东渐记》中对窑湾进行了详细记载。民国时期,窑湾这边更是建设了一个汽车站,也就是潭宝汽车站,成为长沙、湘潭、邵阳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并且与水运进行衔接。
现在的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后,据说是3A级景区,不过白天游客并不是很多。从入口进入后就是一个千年古寺,始建于晋朝的唐兴寺,不过现在的唐兴寺是后来复建的,与长沙的开福寺还是有不少区别。
从唐兴寺前路过后,不远处在湘江边,就有一个曾经的湘潭自来水取水口,龙牌酱油酿造取水口,现在这里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取水口原来的屹立在江上的圆柱形建筑里,开设了一家咖啡馆。
在取水口旁边一整块江边石头上,有一个全部采用青石建筑的望衡亭,亭子建设在巨石上,外观四方四正,一共有两层,不过第二层楼梯口已经被拆了,不能上去,整个亭子连屋顶和楼板都是采用青石搭建,十分独特,值得拍照打卡。在亭子边可以眺望宽阔的湘江,刚好可以看到回水湾,景色还是特别美,视野开阔。
再继续走,就是一大片的仿古建筑打造而成的商业街,只是白天游客很少,显得冷冷清清,并且店铺也大部分都是关门状态。在古街那有一个江山胜迹的崖刻,字迹有点模糊了,在上方的山坡上,就是陶侃墓和何腾蛟墓了,都是采用的地面建设的墓,不过据说都是衣冠冢。
个人认为最值得看的地方其实还是潭宝汽车站,那是一个建在高台上的类似碉堡一样的建筑,外观呈现圆形,有地下室,那应该是原来停放汽车还是干嘛的,不过现在里面似乎在施工。整个汽车站采用青砖加灰浆垒砌而成,一共三层,木质窗户加玻璃,不过没有对外开放。
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依旧保留了街巷传统风貌和历史建筑,而且完美的利用保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遗产,并且这边毗邻湘江,确实也比较容易出片,适合周末出游来拍照打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