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奋进突破取得“六大新成效”
本报南宁讯(记者李云波)9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桂林市全力以赴推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有关情况。桂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卢新华就生态保护、文旅焕新、科创赋能、品质提升、强县富民、开放合作等六个方面取得的“六大新成效”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桂林市委副书记罗试坚,桂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立品,桂林市政府党组成员杨莎莎参加发布会并就相关工作回答记者提问。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杨森清主持发布会。
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桂林的重大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擘画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位推动下,桂林干部群众全力抓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实施,奋力完成《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三步走”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取得了“六大新成效”。
一是当好保护桂林山水“二郎神”。桂林始终把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作为头等大事,全流域保护漓江、全覆盖治理漓江、全方位提升漓江,守护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持续开展“4·25漓江保护日”系列活动,统筹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扎实推进漓江城区段支流治理,漓江生态环境质量连续四年保持优等级。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地表水质排名稳居全国前列,桂林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自然城市”。积极探索漓江沿岸山林流转保护、旅游收益分红机制,“高效利用自然资源资产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典型案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桂林山水间落地生根,开出“幸福花”、结出“甜蜜果”。
二是升级游客体验“新鲜感”。桂林一体推进文化旅游业态、营销、管理焕新,漓江、象鼻山等20个桂林经典品牌提质升级,从海拔1700米的天湖滑雪场,到阳朔金宝河畔的飞拉达攀岩,再到遇龙河“金龙巡游”,构建起“四季可游、昼夜精彩”的全时产品体系。桂林以发展“节、赛、会”经济为抓手,做足情绪消费文章,“一场烟花秀、璀璨一座城”,“三月赏烟雨、十月品金秋、一城跑双马”,让“跟着赛事游桂林”热度不减;桂林艺术节让国际化、年轻态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桂林歌圩”唱响地方文化,“桂林歌超”精彩不断,“在桂林见一面”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创新发布14条“周末游桂林”线路、32个旅拍打卡地,实施A级旅游景区“一票三日制”等政策,让桂林文旅有“热度”更有“温度”。常态开展文旅市场综合整治,打造诚信旅游品牌,让游客在桂林游得更舒心、放心。今年上半年,桂林接待游客总人数8421.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36.24亿元。
三是赋予千行百业“科技范”。桂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等比较优势,主动融入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加快建设“科创桂林”,打造科创广西先行试验区。主动用人工智能创新文旅“新玩法”,漓江磨盘山码头“AI文创旧报纸拍摄机”,让游客瞬间穿越时光隧道;象山景区AI机器人把桂林山水“画”进咖啡里;与人民网合作开发、旨在推动文旅产业智能化变革的“AI桂林”文旅大模型即将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本届东博会)期间正式亮相。积极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各行各业,落地广西首个全国产化商用大模型“桂林版昇腾DeepSeek”、推出广西首个行政审批智能体“漓政通”,“智能医助”等50个人工智能开放场景、28家企业人工智能产品及场景入选2025年广西人工智能产品、垂直领域模型和“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桂林正以“人工智能+”为纽带,串联起千行百业的智能变革。
四是提升城市品质“高颜值”。桂林立足山水城市特点,严格限高、退距、保水、增绿,构成了错落有致、疏密有序、显山露水的城市空间形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42%。坚持共建共享,持续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工程,打造了龙隐一区等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典范、棠梓西巷等一批“网红巷”,建成11处山水街巷公园,由阳朔糖厂改造的糖舍酒店项目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以社区为轴心合理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休闲圈、旅游圈”,一个居游共享、近悦远来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桂林加速呈现。
五是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桂林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总产值突破430亿元,“两品一标”认证产品超200个,永福罗汉果、恭城月柿、兴安葡萄、全州金槐花等特色农产品香飘千万家,“柿子冰淇淋——平乐冰柿”畅销国内外。积极推动县域工业创新突破,龙胜滑石突破多项技术壁垒进军高端领域应用,灵川桂康新材料项目挺进新能源赛道,荔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光电产业从“单点突破”到实现“集群共振”,七星、临桂等地80多家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迸发出“大能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阳朔渔火节、资源河灯节、灌阳农具节等民俗节庆活动点亮城乡生活,嗦桂林米粉、品非遗油茶让人们爱上舌尖上的桂林,掩映山水间的特色民宿引来大量背包客旅居度假。八方来客唱山歌、逛集市、品美食,县域经济“烟火气”越来越浓。
六是拓展开放合作“朋友圈”。桂林积极服务和融入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及东盟国家交流合作,14个国际友城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恢复吉隆坡、香港等国际及地区航线,在韩国济州等地成功举办世界级旅游城市和桂林艺术节专场推介会,入境旅游市场“暖意渐浓”。上半年,桂林接待入境过夜游客67.45万人次、占全区近75%。近期,桂林还将承办中国—东盟建设部长圆桌会议、中国—东盟市长论坛,举办本届东博会旅游展区、旅游趋势与展望大会等系列活动,并作为中国唯一城市代表亮相本届东博会“魅力之城”活动,为服务大国外交贡献桂林力量。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卢新华表示,加快推进“科创桂林”建设,是以“小切口”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桂林将进一步打破校地合作藩篱,构建全周期科创赋能体系,加快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赋能文旅融合创新,加快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打造科创广西先行试验区,助力推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
罗试坚表示,在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第二阶段,桂林将巩固提升第一阶段“突破性进展”,锚定“取得标志性成果”目标,全力推动生态品质再优化、发展质量再提升、城市影响再扩大,让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谢立品表示,桂林作为中国唯一城市代表亮相本届东博会“魅力之城”活动,将以“AI赋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为核心主题,通过前沿智能科技生动呈现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与未来愿景。
杨莎莎表示,桂林正在加快推动文旅焕新,努力把“世界级”招牌擦得更亮,主动打造能“出圈”的文旅项目,千方百计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全力做好“文旅+百业”的大文章。
发布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数十家各级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并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来源: 桂林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