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节花车巡游彩排时上海迪士尼乐园表演方队。 孟雨涵 摄
“上海有什么好玩的?”这个曾让游客与本地人共同困惑的问题,在今年上海旅游节期间有了全新答案——
今晚,当花车巡游的灯光在黄浦江畔点亮,上海变身为一个“全城开花、遍地是景、处处可赏”的开放式、沉浸式全域旅游景区,让不同喜好的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不管是“文艺范”还是“科技咖”,是“买买买”还是“拍拍拍”,是钟情乡野还是喜欢城市,总有一种上海旅游,让你爱不释手。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旅游市场的深刻转型。当下,传统“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游览已逐渐褪色,以沉浸式体验、情绪价值消费与文化体验为核心的全域旅游成为趋势,这在全球著名旅游城市中早有印证。
在东京,游客为了吃上一顿筑地市场的寿司,宁愿排队两小时;在巴黎,人们乐于坐在街角咖啡馆,成为“看与被看”的风景;在伦敦,一场西区音乐剧,就能成为旅行的全部目的。这些旅游体验不靠“视觉奇观”取胜,而是以文化密度、生活质感、城市气质吸引全球游客。如今,加快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进程中的上海,正快步跻身这一行列。
上海旅游的底气,源于其独特的优势。今年3月举行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上,陈吉宁书记明确指出,上海旅游拥有五大优势:文化高地、对外开放、现代化建设、城市治理、都市体验。如今,这些优势正转化成游客“用脚投票”的现实场景。
上海旅游节花车巡游彩排时的耀雪冰雪世界表演方队。 孟雨涵 摄
这里是文化磁场。上海博物馆埃及大展上,70%的观众来自外省市甚至境外。文化不只是展品,也是流量入口,其吸引力跨越地域。
这里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多项免签政策实施后,上海作为入境游“新手村”迎来众多海外游客,他们不仅行走于外滩、南京路和豫园,也走进社区、菜场、弄堂,拍短视频、学做生煎,在海外平台“种草-打卡-分享”,成为城市的“自来水”代言人。
这里的现代化程度令人惊叹。中国商飞总部落户于此,代表着中国自主研发大飞机的梦想与实力;洋山深水港如同一座海上巨城,展现出全球第一集装箱大港的磅礴气势;深蓝科技等前沿企业,展示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融合的魅力。
这里先进的城市治理水平有目共睹。干净、安全、交通便利、公园绿地遍布全城,这样的上海在旅游语境下成为全方位的高品质体验场。一个可以半夜坐在马路牙子上喝酒、手机几乎能搞定一切的城市,其松弛和便捷本身就是吸引点。
这里的都市体验精彩纷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不再是教科书里的抽象名词,而是能住进去的石库门民宿、可参与的旗袍快闪、能品尝的本帮菜创意料理;安福路、武康庭、乌鲁木齐中路,值得二刷三刷;夜游黄浦江、深夜食堂、凌晨书店,上海不打烊……上海,似乎永远不缺精彩的场景和体验。
上海旅游节花车巡游彩排时的外国表演方队。 孟雨涵 摄
从早年游客打卡清单上的外滩、豫园、南京路“三件套”,到如今弄堂生煎、凌晨书店、特色咖啡、滨江夜跑都能成为爆款,上海用一条时间线书写出文旅资源的更新迭代。曾经,上海旅游卖的是景点和地标,如今卖的是文化和生活方式;过去,游客“看完就走”,今天他们渴望住下来,深度融入这座城市的日常。
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令上海不仅是文旅客源输出地,更成为值得品赏的旅游目的地。今年上海旅游节花车大巡游中,上海迪士尼、乐高、朱家角、泗泾古镇等“本土主角”占据半壁江山,将上海多元的文旅资源推向更广阔的世界。
这里是上海(This is Shanghai),一座商通四海、人聚万邦、文明交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今天,她正以“入境旅游第一站、都市旅游首选地、文旅深度融合示范区”的姿态,向世界发出诚挚邀约。这里每条藏着岁月故事的弄堂、每个融入生活与艺术巧思的街角,都在等待人们去探寻、感知和融入,解锁属于上海的无限魅力。
原标题:《上观时评|在上海旅游节,看见“全域可游”的新上海》
栏目主编:简工博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李宝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