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
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赛里木湖的故事,知道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片蔚蓝的海。识字了以后,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看到了赛里木湖深邃的蔚蓝。多年以后,我怀着期待和担心踏上这片土地,期待能遇上那一片深邃的蔚蓝,又担心过于期待,见面时心里有落差。
漫长的车程,一路没有边际的玉米地,一路没有边际的向日葵地,一路没有边际的棉花地。没有边际这个词,放在新疆的路上,似乎还是太小气了一些。立秋过后,道路两旁的农作物,该黄色的变黄了,该碧绿的依然碧绿着。天气并不好,灰蒙蒙的天,雨水憋着一股劲,一直藏在云里,我的担心又多了一分。
这几年见过很多高原的湖,蓝色是它们最平静的底色。羊卓雍措的蓝色,沉静如翡翠;青海湖的蓝色,澄澈如碧玉。我一直寻思,如果赛里木湖与它们相比,到底谁的蓝色最纯粹,最能动人心魄?
汽车驰骋在荒原上,灰蒙蒙的天气反反复复,左边连绵的天山晕绕着云雾,山尖偶尔露出一两笔白色,仿佛水彩画家信手的一两抹雪色。心情如天气,担心如湖水,来了又退,退了又来。
临近赛里木湖景区,天空忽地露出蓝色,白云大朵大朵飘过,光线也刺眼了起来,旷野泛着黄绿色,草色贴着沙土一直铺向远山。黄褐色的远山,白云的影子覆在上面,浓淡相宜,山尖上那一两丁点白色,也显得格外俏皮起来。当白色的风车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知道赛里木湖越来越近了。
走近赛里木湖,蓝色扑面而来,眼睛完完全全来不及记下这一刻。凉凉的风吹过来。远方是墨蓝,近一些是深蓝,再近一些是蔚蓝,临近岸边则是碧绿。浪花从远方赶来,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叠着一个,匆匆赶到岸边,在石头上绽放出一朵朵雪花。风呼呼地吹,浪花哗哗地闹,我的心情却平静了下来。一只海鸥掠过,我用相机抓住了这一瞬间。这时鸟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
忽然有个小朋友惊呼:“哇!天空上有彩虹!”大家都欢呼起来,实在太幸运了。原本一路乌云密布,以为与赛里木湖的相遇会有留下遗憾,瞬息万变,我们不仅遇到了彩虹,还遇到了丰富的蓝色。
站在赛里木湖边,之前想拿赛里木湖与其他湖对比的想法都已消失。和羊卓雍措相遇的时候是正当盛夏,草色连天,清澈的湖水倒映着玛尼堆,羊卓雍措的蓝色是神圣而沉静的。和青海湖相遇的时候秋色泛起,湖边油菜花的金黄悄悄褪下,起伏的麦穗开始泛黄,青海湖的蓝色是澄澈而活泼的。与赛里木湖相遇,立秋刚过,草色青黄相间,湖边的碎石,成片的芦苇荡,赛里木湖的蓝色是纯粹而平和的。
现在想来,每一个湖都有属于它的蓝色,都有属于它的使命,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我又何必苦苦对比呢。其实,人也有如此,每个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性格、情感和际遇,我们无法强求,也不必强求。
大概这就是庸人自扰吧,世界本是这样一个世界。我们明知有些事不可强求,但潮水来时,还是奋不顾身,一头扎进汹涌的河流。对的,当扎进汹涌的河流时,还在寻思,如果扎进的是一片蓝色的湖,人至少沉浸在寂静的蓝色中,那该是多好。
人是渺小的,之所以渺小,是人的来去过往于万物不增不减;人又是浩瀚的,之所以浩瀚,是人的情感和思想给世界留下了一些痕迹。立在赛里木湖旁,人置身于蓝色中,让潮水般的情绪归于暂时的平静,只剩下深邃的蔚蓝。
作者简介
林晓鹏,笔名“酷暑”。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理事兼诗歌委委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词报》《广州文艺》《青年文艺》《河源日报》《番禺日报》等,作品收录《中国小小说集》《广东青年作家精品文选》《岭南诗意•走进广东诗人》《云语》等书,出版个人散文集《回声》《遥望》,诗集《林晓鹏微诗选》《阅读星辰的那个午后》(三人合集)。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