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焕新的孙文西路步行街
在今年国庆节
即将重开
在这条百年老街上
隐藏着不少宝贝
有着许多不为人熟知的历史
今天,小编就带你
重新认识这些“宝贝”
为你国庆节一一打卡做好准备
思豪大酒店
思豪大酒店旧址位于中山市石岐孙文西路150号。酒店的主体建筑是一栋南洋风格的五层楼房,其顶楼高耸的钟楼引人注目,是孙文西路步行街的标志性景观。
思豪大酒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后经历抗日战争遭日军轰炸成为废墟。1948年4月4日,思豪大酒店重建开业获得新生,采用西方酒店业的经营模式,是中山最早开办的酒店、最先经营西餐的酒店,也是当时名气最大的酒店。
20世纪50年代,酒店大楼被征用作石岐市公安局办公用楼;60年代又被移交给当时的餐饮公司,成为国营旅店,并更名为石岐旅店;80年代,随着富华酒店、国际酒店等一批现代化酒店落成开业,石岐旅店渐渐没落;90年代,旅店底层出租经营服装;2000年,石岐旅店终止经营,大楼一楼大堂出租作其他商业经营,二楼以上楼层空置。2009年,思豪大酒店旧址被录入第五批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此次微改造发现了不少思豪大酒店的“老物件”并完美保留下来,例如“丝缝青砖”外立面,它采用的是一种传统砌墙工艺,通过将砖缝做到极致狭小,让整座大楼整体看上去更显精致,充分反映了当时砌墙师傅的高超技艺。
除此之外,还有
水刷石工艺石柱、铁艺窗花
古董百叶窗、雕花木楼梯扶手……
改造完成后
这些“宝贝”将会再次与市民见面
值得期待!
永安侨批局
在孙文西文化旅游步行街靠近烟墩山一侧,矗立着两座带塔楼的民初南洋风格建筑,活像并峙的双峰,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两座被视为标志性建筑的高楼,一座是思豪大酒店,另一座就是永安公司银行,又名永安侨批局。
△永安侨批局旧址
永安侨批局始办于1918年,那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世界经济复苏,侨汇重又活跃。这时在香港、上海创办永安百货公司和分公司的郭泉、郭乐兄弟入主石岐汇源银号(今孙文西路134号),对其实行改组后,投资兴建了钢筋水泥的五层营业楼,办起“永安侨批局”。楼高五层的永安侨批局,加上装饰性的塔楼,在当时的孙文西路可谓一枝独秀。 2012年,永安公司旧址被录入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永安侨批局的标识等关键信息逐渐被淹没,市民游客一时难以辨认其真身。本次改造让永安公司身份信息中重回公众视野。改造过程中,通过“原汁原味”保留“永安公司”招牌、水刷石外立面等遗迹的原貌,让更多的人“看见”当时永安公司商海浮沉的历史。
图源:KaJun-Kwok
汇丰百货
汇丰百货公司旧址位于中山市石岐孙文西路54号和56号,它是当时香山县主营百货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侨资百货公司。汇丰百货为钢筋水泥结构,楼高五层、四间连隅、宽阔亮堂,一至三楼是综合性的百货商场,分设多个售卖专柜;四楼是茶市,有时也演出曲艺、魔术、杂技等。五楼为天台,加盖棚架设天台茶座和简易戏棚,供应茗茶、点心、水果兼表演粤剧。至1937年前,汇丰百货公司门庭若市,繁荣兴旺,成为县内商业零售额最多的店铺。
图源:文旅中山
1939年日军攻入中山、炮轰石岐,1941年中山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百业萧条,汇丰百货公司生意一落千丈,公司宣布停业。至此,曾经风生水起的汇丰百货公司繁华落幕,只留下一栋五层大楼屹立在孙文西路上。
在改造前期,团队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史料、照片搜集与考证工作。在本次改造过程中,通过对30年代、40年代老照片的反复比对、细致分析,重新呈现外立面上的灰塑字体的原貌,力求精准还原那个时代建筑的风貌与神韵。
民国灯影花
灯影花是民国时期风靡一时的“天花的艺术”。在民国时期,随着电灯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建筑在天花的电灯处绘制彩画或装饰灰塑,这些灵动的装饰便称作灯影花,在灯光照射下呈现出五彩纷呈的光影效果,为空间晕染出独有的雅致氛围。作为岭南建筑中极具特色的天花装饰手法,灯影花在岭南侨乡建筑里应用广泛,它巧妙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以灰塑、彩绘等精湛工艺为载体,将绘画的灵动、雕塑的立体与工艺美术的细腻熔于一炉,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表达。灯影花的造型千变万化,色彩丰富浓淡相宜,既有象征中国传统美好的花鸟鱼虫,也有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这些跃然天花的图案,不仅承载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更借由不同造型传递着 “福”“禄”“寿”“喜” 等多样吉祥寓意,在光影流转间,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审美与期盼!
在本次改造中,令人惊喜的是,孙文西路步行街还保留着十几处百年历史的灯影花。灯影花搭配着复古的灯饰,当灯光点亮的时候,一件老旧的艺术品又瞬间 “复活”,为步行街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光影摇曳间,似乎在向每一位驻足的市民与游客诉说着过往的岁月故事,让市民和游客在游玩中,也能触摸到时光沉淀的温度。
四方井
在孙文西路 170 号,一口四方古井静静坐落。其周边由老麻石精心砌筑,岁月的痕迹在石材上清晰可见。据考证推测,这口井的历史或许早于步行街的形成,更可能是淇澳古道延伸线上一处关键的水源补给点。
相关资料显示,淇澳古道的起点正是当年县城的南门——阜民门,而西山寺所在位置紧邻县城西门。如今的孙文西路位于西山寺以西,在当年属于香山县城之外的区域,因此这口古井很可能曾是城外商人、马匹进城途中的补水驿站,见证了往来的奔波与繁华。
时过境迁,这口古井如今就位于步行街的商铺门前,与现代商业气息形成了奇妙的交融。在本次改造中,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口四方井,施工方采用三层钢化玻璃覆盖井口,既保障了游客的安全观光,又能让人们透过玻璃清晰望见井底,感受岁月沉淀的静谧。不仅如此,古井旁还安装了金属地刻,记载着它的历史渊源。这些举措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护每一块砖石,以切实行动践行对历史的尊重与还原,让这份珍贵的遗存得以在时光流转中继续讲述过往的故事。
△改造中的四方井
中山市妇联编辑
来源:中山日报、中山石岐发布
编辑:卢启昊
校审:杨沛 姜永斌
一审:刘婷婷
二审:陈颖
三审:王芳芳
往
期
精
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