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蜀道之行其实是奔着剑门关去的。从广元市利州区的皇泽寺、千佛崖走来,我开始恶补剑门蜀道的历史知识。
我们开车到达剑门关北门已是8月30日下午3点过。游客中心除了女性游客免费的提示,还有背诵《蜀道难》免费领取门票的指示。很遗憾,我竟然背不得。为了节约时间,我们买了一号索道往返票。工作人员反复提醒6点半索道停运,没赶上也不退票。
缆车载着我们迅速升空,有人指着绝壁上隐隐绰绰的人影说,那就是鸟道。网上说过,只有登了鸟道才能理解李白的《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一号索道出站,我们又坐二号索道登顶。这时候,我们发现已经来不及去爬鸟道和猿猱道,这对我来讲也不算多大损失,我怀疑自己也不敢去。
听说鸟道是汶川地震后新建的旅游体验项目,只有猿猱道才是诸葛亮带领将士在悬崖峭壁开挖出来的。“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我很想去入口一观大概,可惜连这点时间也没有了。我只能凭着路边的宣传图片,对李白的“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同身受。如此逼仄艰险,不由感叹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将士们负重前行,是怎么走过来的!
指示牌显示离关楼还有4公里,参观关楼后,我们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最后一班索道。我有些后悔没有认真做攻略,如果对剑门关有所了解,我们就至少要在剑门关安排一天的行程,连山顶千年古寺梁山寺也错过了。幸好有个游客告诉我们游了剑门关可以从南门出景区,不到一公里的行程。早知如此,我们刚才就该直接开车到南门,而不必花140元去坐索道,既花钱又浪费时间。作为一个5A级景区,这应该是剑门关服务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尽早到达关楼,我们一直在山脊上匆忙赶路,无暇欣赏沿途风景。途中经过一线天和石笋峰两大奇观,我们无不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力。类似的景观在其他景区见过,在它们面前实为小巫见大巫。
这段风景确实壮观,脚下是看不到底的山谷,云雾从雨后的谷底升上来;远处山外有山,从浩瀚云雾中冒出来,层层叠叠,起起伏伏;再远处,太阳的余辉照亮了天空,金光闪闪,恍若太虚幻境。也许群山的尽头就是长安,一条条蜀道就是从崇山峻岭之间蜿蜒而来。难怪《蜀道难》开篇就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快6点时,终于望见夹在壁立千仞的两山之间的关楼了,我激动起来,忘了疲惫,不由加快了脚步。关楼始建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倚崖砌石为门,垒石为关,置阁尉戍守”,使其成为蜀汉北伐的咽喉要塞。姜维镇守剑门关时,以3万兵力挡住魏将钟会13万大军三个月之久。后来,魏将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被迫放弃剑门关。再后来蒙哥率领蒙古大军至此也久攻不下,才绕道三千里从云南灭宋。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历史上唯一没有被正面攻破的关口。历代朝廷在剑门关均设有关隘。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关楼被拆改为通道。如今的关楼是2009年在清代关楼原址上仿照明代关楼重建,是剑门蜀道旅游重要打卡点。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剑门蜀道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翠云廊。翠云廊是古金牛道的一段,广义的翠云廊指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古柏路,全长约三百里,号称“三百里程十万树”;狭义的翠云廊位于北距剑门关7公里的大柏树湾,是翠云廊古柏保护最完好的部分,三百里翠云廊的精华所在。
8月31日早上,我们驱车来到大柏树湾。稍微有点遗憾的是看不到古道的旧迹了,不过,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古柏,也够让我震撼了,以前遇到一株300年的都会驻足很久啊。我在这800米左右的古道上,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古柏森森。据说,这里云集古柏301株 ,平均树龄1050年,跨度从500年到2300年 。
如此壮美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史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同时在道路两旁种植松柏,“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 。金牛道的柏树就是从这时开始种植,据林业专家考证,胸径2米以上、树龄两千多年的古柏,应为秦朝所植,被称为“皇柏”。三国时期,张飞曾下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柏树,方便行军和传送文书,留下“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传说,被后人称为“张飞柏” 。
翠云廊树龄最大的是“帅大柏”,约2300年,树高35米,六七个大汉才能合抱。其得名跟朱德有关,1963年朱德视察翠云廊,当地人介绍它是“帅(硕)大的树”,朱德幽默地说“帅大的树就是很大的树,像元帅那么大的树”。
古道边有一株被烧刀砍过的残柏,名为“阿斗柏”。说的是蜀汉后主刘阿斗降魏后,在,被押解往洛阳时经过大柏树湾,在一棵柏树下避雨 ,后来当地人在树下搭起供台 。然而,阿斗到洛阳后“乐不思蜀”,百姓气得砸烂供台,火烧古柏,路过时还要砍上一刀。当天下午,我在七曲山大庙还见到一株“阿斗柏”,同样的传说,说明人们对阿斗不思进取的愤慨。
在大柏树湾,还有一株被誉为“国之珍宝”的剑阁柏,树龄也有2300年。有工作人员专门守护着,并为游客介绍其特征,枝叶远看似松,近看是柏,他把这株柏树的果实和普通柏树的果实及松果摆在松面前比较,但见它状如松果,裂纹却似柏果,体量大于普通柏果但小于松果。鉴于它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双重特征,人们称其为“松柏长青树”。林业专家试图培育,终未成功。它目前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柏木新种。
翠云廊像这样有故事的古柏还有很多。令我奇怪的是,这些古柏经过千百年仍然迸发蓬勃生机,包括在大炼钢铁年代也没被砍伐。这可能与历代号召种植有关,明代还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制度,坚持古树离任交接,有点像今天的“林长制”。看到这里,我理解了游客中心“中国林长制首提地”宣传牌的含义。如今,剑阁县建立了“一树一专班”古柏管护体系,制定全国首个古柏养护与复壮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实施“一树一策”对濒危古柏进行救护复壮。
正是经过历代种植和维护,翠云廊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一路遮天蔽日的古树群景观。清康熙时,剑州知州乔钵来到大柏树湾,一边感慨“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皆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一边写下“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路。两行古柏植何人?三百长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荫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 。从此,人们以“翠云廊”命名这段金牛古道,后来,还把这个诗意的名字扩展到周边长满柏树的古道上 。
2025年8月30-31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