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郭军鸽)初秋的乌鲁木齐县,像被大自然轻描了一层温柔的滤镜,远山褪去盛夏的浓绿,裹上淡青与浅黄交织的薄纱。而山脚下的水西沟镇小东沟村,早已被一片绚烂花海“撞”进眼底。
9月13日,在小东沟村的南山花海基地里,各色花卉高低错落,像打翻了调色盘般铺满大地,连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都成了这幅画卷的背景板。

沿着花田入口的木栈道往里走,游人的笑声和相机快门声织成了热闹的网。有人蹲下来轻嗅,让花香裹住鼻尖;有人追着花丛挪,想把满屏缤纷“装”进屏幕;还有人凑在观光小火车旁取景,要把所有色彩都收进眼里。
“你看这花,风一吹就晃悠悠的,比手机里的滤镜还好看!”正在花田里打卡的游客郑艳举着手机展示刚拍的照片,“本来是路过这儿,远远看见一片彩,忍不住停了车,这一拍就再也挪不动脚了!”
花田里的品种远比想象中丰富——大丽花舒展着层叠的花瓣,菖蒲挺着细长的花穗,麦秆菊顶着毛茸茸的花球……一片挨着一片搭配,娴静大气又不失活泼灵动,连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气息。
“今年种了16个品种,足足60多亩!”正巡查花田的南山花海基地负责人、乌鲁木齐县金旭阳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孙卫国笑着说,从六月起花儿就陆续开,一批接一批。他指着不远处的大丽花,“你看这花盘,比碗还大,能开半个多月!只要不下雪,这些花的花期能续到深秋。”
除了赏景拍照,基地还能挑鲜切花。市民张月香手里攥着两束刚选的花,笑得眉眼弯弯:“看完花还能带回家,插在花瓶里,家里也能留着秋天的味儿,真不错!”
但让人舍不得走的,可不止花海。
在花海旁的30多亩大田蔬菜区里,热闹劲儿一点不输——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枝头,风一吹晃悠悠;圆滚滚的土豆躺在田里,表皮泛着油亮的黄;还有紫莹莹的茄子、垂着的豇豆,新鲜得一掐就能出水……
几位游客提着小篮子,弯腰在菜畦里挑得不亦乐乎,时不时互相喊着“这边的西红柿更红!”“这个南瓜大小刚好!”还有小朋友跟着家长,小手握着豇豆的顶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拽,“咔嚓”一声掰断后,举着长长的豇豆蹦蹦跳跳。
“本来带家人来赏花,没想到还能摘蔬菜!”市民林诚手里拎着刚摘的西红柿,脸上满是惊喜,“擦干净咬一口,全是小时候的味道。‘赏景+采摘’,这趟周末游也太值了!”
旁边的陈红霞也凑过来搭话,篮子里装满了豇豆和南瓜:“我跟老姐妹约着来的,本来只想拍拍照,结果摘菜摘得停不下来。这些菜新鲜,下次要带着孙子来,让他也体验体验‘自己摘的菜最香’!”
说话间,又有人提着装满蔬菜的袋子往出口走,脚步轻快,脸上满是收获的笑意——这田埂间的乐趣,比花海多了几分烟火气,也让这趟乡村游,多了沉甸甸的“实在感”。
游客能玩得尽兴,藏着基地对消费业态的巧思。“光有花不够,得让大家吃得香、玩得好、留得住。”孙卫国说,借助区域面积大、花海持续时间长的优势,基地把休闲娱乐、生态度假当特色,慢慢增加了采摘、露营等旅游元素,把吃、住、行、娱等都考虑周全,就是要把“打卡流量”变成“常来的留量”。
正在大田蔬菜区帮忙采摘的孙卫国不时抬头望着眼前的热闹,语气里满是期待:“最近这段时间,来采摘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还想规划些新项目,让这儿不只是‘赏花的地方’,更是能让大家放松下来、好好玩一天的地方。”
风又吹过花田,花瓣轻轻摇曳,像是在回应这份期待。初秋的南山下,花海正盛,田趣正浓,关于“诗与远方”的故事,还在继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