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灰瓦,雕梁画栋,
在金村民居的掩映下,
一座经历了百年风雨的私家园林静静矗立,
向世人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这里是王家花园,
又名“金家花园”,
为清代“善德兄弟”金坤元、金培元所建,
硬山式砖木结构平房。
王家花园的历史,是一段跨越百年的传奇。清代年间,金家花园占地20多亩,分东、西两园。
据《金村小志》记载:“东园小隐,在金村。县志云,金坤元所构,水木亭台,颇具胜概,水榭有额,曰‘养拙’。”
东园为当地富绅金坤元所建,园中有丽瞩楼、漱六斋、合璧堂、九曲桥、白皮松等十八景。
“西园与东园比邻,坤元弟弟培元所构,凡七八亩,道光中为王氏所得,金氏盛时,私租田万亩,兄弟各有园厅之胜云。”
西园则为金坤元的弟弟金培元所建,占地7、8亩左右,其中结构精巧,内有池塘假山、水榭花木等,雕梁画栋、门窗雅致,一步一景皆含诗意。
道光年间,西园卖给王氏,故后称“王家花园”。清咸丰年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在战乱中,东西两园均受到了重创,宅院日渐荒废,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王家花园被当时的常熟市福山区人民政府用作金村粮站,并依据用途对房屋进行了改建。
20世纪50年代,王家花园保留下五间三进,其中大部分雕花梁柱、门窗、王石谷饰窗等被运往苏州拙政园,而数十幅碑帖则移于苏州狮子林。
金村金家花园1983年面貌,来源于张家港档案
2007年7月20日,王家花园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张家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改建成粮库的王家花园
作为千年古村金村的组成部分,2019年起,政府开启了对年久失修、濒临坍塌的王家花园的修复工程。
修复中的王家花园
经专业测绘,王家花园共有四进。在清代,四进院落只有大户人家才能负担得起,这一设计彰显了当时金家的尊贵与奢华。
在多年的修复后,王家花园再一次呈现出昔年精巧的布局。
第一进面阔五间,长20米,进深9柱8.5米,山墙高6米。第二进面阔五间,长20米,进深9柱7.8米,山墙高6米,房檐为双檐结构。第三进面阔五间,长20米,进深10柱10.4米。
屋顶简单素雅,但看起来轻盈,灵巧,曲线也十分优雅动人。在其上盖的瓦上有着各式各样的图案,代表着吉祥和祈福的美好愿望。
俗语言“无宅不雕花”,在王家花园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几处精美修复的雕花结构,皆是匠人智慧的结晶。
留存的“三国演义戏目”的砖石雕刻,刀工细腻入微,刘备、关羽、诸葛亮的形象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的技艺刻画将人们的思绪拉回了百年之前。
步入正厅,梁架过墙板的精美雕花更令人驻足。
牡丹绽放、喜鹊登枝、缠枝莲绕,每一笔刻画都精准传神。午后阳光斜照,雕花在光影中凹凸交错,明暗间尽显精妙,一刀一刻的力道里,蕴含着王家花园不可复制的建筑之美。
王家花园的园林布局还秉承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精髓,园内花木扶疏,搭配玲珑的花窗,将美学意境“框”成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
正如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言:“对于中国人来说,窗就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的外头。”王家花园的窗,便将江南的灵秀与雅致,永远定格在了最美的意境里。
近年来,金村利用王家花园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在古色古香的王家花园,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国家级非遗”金村庙会民俗表演体验项目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触摸非遗的温度。
王家花园还与金村园茂里1926党支部旧址、永昌寺等历史建筑一起,构成了金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这个千年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秋风拂过王家花园的青砖黛瓦,
拂过精美的雕花窗棂,
孩子们在园内体验非遗技艺的欢声笑语,
与百年前金氏王氏族人的低语仿佛交织在了一起。
不久的将来,
焕发新生的王家花园
将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诉说那百年前的尘封往事……
来源:遇见张家港
编辑:没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