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5日),入驻江苏按察使署旧址的繁花茶堂(旗舰店)全新亮相,为苏州古城文化体验再添新选择。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省级文保单位,此前已在保护性修缮中逐渐恢复往日风貌,如今随着业态的进一步丰富,实现了“历史空间与现代生活”的交融,让市民、游客能在古建老宅之中感受苏州园林文化与衙署历史的独特魅力。
市民在院落里惬意喝茶。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摄
走进繁花茶堂,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与精致的园林景观相得益彰。茶堂在空间与体验上亮点十足。整体两层,占地约300平方米,室内摆放的均为老家具。繁花茶堂负责人凌峰介绍:“我们通过‘保管+活化’模式,让这些老物件重新走进生活,市民、游客在这里能近距离接触‘书中才有的美轮美奂家具’。”从清代交趾黄檀八棱台制成的茶席主案,到依廊柱摆放的明代金丝楠木画桌,再到陈列当季新茶的紫檀章盒,每一件老家具都不再是静态展品,而是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载体”。市民、游客可以在老家具环绕的廊庑间,感受晨光掠过万字纹花窗、午后檐角风铃作响的悠然意境,沉浸式体验历史空间中的慢生活。
顾客在挑选茶叶。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摄
“我还是比较传统的,习惯了早上喝喝茶,吃吃面。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能喝杯茶休闲游玩,还能欣赏到古建筑和风景,非常不错!”今年69岁的刘显国住在阊门西街,今天一早就约了3个朋友来“打卡”。凌峰介绍,茶堂选址江苏按察使署旧址,正是看中这里独特的历史底蕴——这里结合了苏州园林文化与衙署文化,是古代地方行政与人文美学的结合体。现在让它变成了能喝茶、能触摸历史的“城市会客厅”,让更多人感受到苏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茶堂外景。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摄
一座老宅、一片街坊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近年来,江苏按察使署旧址及其所在的32号街坊在保育活化方面成果显著。作为明清时期的官署集中地,这里基本延续了明清以来的名称、走向、格局,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在保护更新过程中,32号街坊遵循渐进式、微更新、微改造的路径,对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同时,街坊基础设施也得到大幅提升,自来水管道扩容、雨污水管道更新、通信扩容、电力增容等举措相继落地,还打通富郎中巷、养育巷等断头路,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改善交通、居住条件。
如今,这里不仅有苏州基金、苏州资管等金融机构、投资类企业,打造“金融街坊”,还引入“南昆录”、百年老字号“新聚丰”“千红痕中国古代髹饰艺术馆”等富有活力的业态,演绎着具有“姑苏特色”的人文经济之路。(苏报融媒记者 李浛芃/文)
编辑:钱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