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栖霞山
最"野"的一面
说到栖霞山,
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深秋的红枫、古雅的寺庙、摩崖石刻——
规整、宁静,带点文人气的江南名山。
但若你愿意往深处走、往偏处寻,
便会发现,栖霞山还藏着一副截然不同的面孔:
野性、原始、疗愈、充满自然张力。
这份“野”,不在人头攒动的主干道,
而在那些被时光与草木悄悄接管的角落。
PART.01
“野”生森林,没有天花板的SPA疗愈馆
-
走进那些树影更深、人声更稀的地方。
不用耳机,自然自有白噪音:风吹过不同层次的叶子,虫鸣藏在苔藓附近,偶尔一声鸟叫清透地落下来。
闭上眼睛,站一会儿。
你会感觉,整座山在呼吸——而你,也在跟着它一起呼吸。
-
避开主路,拐进一条落叶覆盖的石板路,才算真正走进了栖霞山的“野”。
这些小路往往没有名字,两旁是肆意生长的灌木与藤蔓,树根虬结裸露,如大地突起的筋骨。阳光透过高处的枫香和榉树洒下斑驳光点,每一步都像在探索一片无人打扰的秘境。
透着不修边幅的生机。
栖霞山的深处仍保留着许多原生林。
这里没有刻意修剪的树形,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树种。杂树横斜、青苔漫石,构树、朴树、黄连木与枫树混生,形成层次杂乱却充满生命力的植被群落。春夏季尤其明显——藤本植物疯狂攀援,野菊、紫堇悄然开花,整片林子仿佛一场无声的竞争,却也和谐共生。
PART.02
“野”生邻居,山野间真实存在的精灵
REC
它们:
遇见喜鹊、长尾蓝鹊和你不认识的小可爱,
它们不负责表演,却真实地活着。
一丛晃动草叶、一串细碎脚印、一颗被啃落的果子——都是它们存在的方式。
坐在石头上等等看,或许就会有一只松鼠跳上不远处的枝头,抱着果实偷偷看你。
鸟儿从这根树枝跃到那根树枝,发出窸窣声响;斑鸠咕咕叫着隐在叶间;路边有狗獾打的洞,甚至偶尔能看到一只黄鼬倏忽窜过,留给你一个模糊的背影。
这里的生物不像动物园那样等着被观赏,它们自在生活,人类只是偶然闯入的客人。
你能找到上图的黄鼠狼么?
PART.03
“野”生色彩:一花一叶,皆是大自然的馈赠
第一站
春天桃花悄悄开满坡地,
树下一片野生二月兰和油菜花,
生机勃勃,透着韧劲。
花开一季又怎样,明年还能见!
第二站
夏天野莓偶然红在路边,矮矮的灌木丛里,红的、粉的果子挤挤挨挨,再往林深处走,桑葚便挂在更高些的枝上了。青的还带着涩,浅紫的刚染上甜,深紫的已经掉落在地。风从树叶间穿过来时,带着果子的甜香,咬着树莓的脆嫩,含着桑葚的绵密,才懂夏的栖霞山从不是寡淡的绿。
第三站
秋天不止有枫,还有乌桕、黄连木、和无名的浆果;就连冬天,也仍有苍苔温柔地覆在石上。
它们不张扬,却耐久。捡一片叶子夹进书里,你把山的礼物带回了家。
你们最爱的应该还是秋天的枫叶吧,不着急呢,再等等~
PART.04
“野”生十二时:不该错过的美好
在这里,你没有迟到,也没有错过。
山中的时间,不分周末假日,不论晴雨四季。
你来的那一刻,就是最适合的一刻:
雨后有青草香,清晨有光斑跳舞,傍晚整座山变成暖黄色的静谧之地。
而蓝调时刻更是限定。
你没有在“打卡”,而是在“经历”。
所以,如果你再来栖霞山——
不妨故意“迷一次路”,拐进某条看起来少有人走的小道。
那一刻你会发现:
这座山的灵魂,不止于被精心描绘的秋色,更藏在它野蛮生长、蓬勃自在的野趣之中。
—— 这才是栖霞山最原始、也最动人的一面。
END
(关注我们不迷路)
编辑:蔡晖、校对:夏丹丹、审核:李惠
图文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南京栖霞山(ID:njsqxs)”。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后台编辑,我们一定会及时审核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