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在河北唐山迁安市迁安镇西夹河村西300米处的滦河古河道上,有人发现有雕刻的石件散落期间,经文物部门探勘发现,共有十四块石刻残件,于是,专门组织人力,将这些文物运至市博物馆,经过整理发现,有石碑有石柱,还有几件装饰件,其中,有几段还拼接成了一座不完整的经幢。
经幢上有文字雕刻,经拓片辨认得知,这座塔幢始建于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二十六年,即公元1008年,距今已有1017年历史。
由于,这座经幢信息不全,首先来到西夹河村,打听了半天也没人知道,于是直接来到了市博物馆,没想到,经幢就静静地坐落在博物馆内。
经幢的历史已无从得知,只有石幢刻字上的一点点信息,我们就称它“西夹河村石经幢”吧。现幢体公分四节,通体用石砌筑,高4.88米,因幢体部件丢失很多,这是拼凑而成,经幢的三要素幢基幢身和刹顶,只剩幢基和幢身部分残件。
幢基只有中间部位,其底部还应有一层宽大的圆形或方形基座。现,这一节四方形幢基上叠涩内收一层圆形覆莲,中间内收成一个八面体浅显的基座。覆莲雕刻不同以往,其前端莲叶向上翻卷,这样的莲瓣很独特,为辽代时期特有的工艺。
[彩虹][彩虹]关于石经幢的构造及特点,因篇幅过长,喜欢的朋友可看(同号同期)的视频,里面有详细讲解。
这座经幢原来是什么样子?按照经幢的图解,大概,就是中间这种造型。因此,西夹河村石经幢的基座上还有一节仰莲装饰,这里已没有。一层宝盖上还有一层雕刻的兽首和一层仰莲装饰,这里也没有。第三层宝盖上还有一层仰莲,而这里把它放在了顶上。再往上,已不知其他结构,只能任凭想象了。
在我国,现存辽塔有很多,均是砖塔,而石塔和石经幢却非常少,因此,唐山迁安市的这座石经幢更显得非常珍贵,它是走遍辽国所属地界见到的d一座石塔幢,其意义更是非同寻常,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更是我国调研辽代时期石雕工艺和科考有里程碑的意义。
石经幢全貌
经幢上的铭文,拓片放大(黄框之内)
幢基只剩中间部位,上下均少一节。
迁安市博物馆
覆莲前段卷曲,为辽代石经幢看点之一
太阳神,为辽塔特有。
经幢外围有八根石柱支撑
这是外围石柱上部的卡槽
石经幢的原貌类似图中勾选的样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