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pexels-harrisonhaines ©
物道君语:
山河为纸,岁月为墨,中国秋色,落笔便是千年。
秋分将至,昼夜均而寒暑平,天地进入了平衡的时刻。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千年前吟咏的这般诗句,正好描述了此刻我心底泛起的秋日情思。
你是否曾注意过,第一片变黄的银杏叶是如何从翠绿的树丛中悄悄探出头来的?
是否曾在某个清晨,嘴巴呼出的白气与山间的晨雾融为一体?
秋天,不疾不徐而来,以它独有的方式提醒着我们:
生命的丰饶,从来不在盛放,而在沉淀。
而这幅描绘沉淀的宏伟秋日画卷,正自北向南,在神州大地上次第展开。
图|图虫创意 ©
在中国秋色的版图上,东北与西北犹如一幅泼墨重彩的画卷,率先拉开秋季的序幕。
长白山的秋,是造物主最慷慨的馈赠。
从山脚到山顶,垂直分布着四大景观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蕴藏着1000多种植物。
秋日来临,它们仿佛听到了统一号令,一夜之间变换出赤橙黄绿的各种色调。
图|图虫创意 ©
新疆喀纳斯的秋色则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湖水碧蓝如镜,两岸的杉林金黄耀眼,远处的雪山巍峨耸立。
在这里,每一种颜色都纯净得不似人间之物。
图|pexels-murat-halici ©
新疆禾木村的秋香色更是独步天下,白桦林、草野、甚至图瓦人的木质小屋,都镀上一层浓郁的秋香色,那是禾木秋天的独家色号。
图|pexels-wang-jared ©
内蒙古呼伦贝尔的金色草原上,牧草被秋风吹成了波浪形的金黄地毯。
图|图虫创意 ©
阿尔山的林海则呈现出一种壮丽的苍茫,白桦林的金黄与樟子松的墨绿交织在一起,宛如大地披上了一件华丽的锦绣华服。
图|图虫创意 ©
大兴安岭的秋色来得早,但也最为短暂,落叶松林绽放出耀眼的金黄,美得如同昙花一现,教人懂得珍惜当下。
图|图虫创意 ©
当秋意南下至华北平原与中原大地,便多了几分古意与深沉。
北京的秋,是老舍笔下“天堂”的模样。
钓鱼台国宾馆旁的银杏大道,树龄几乎与新中国同龄,是一片典型的准古树林。
金黄的银杏叶飘落时,宛如无数金蝶翩翩起舞,其间蕴藏着老北京的传统生活与文化,也是现代生活史的脚注。
图|图虫创意 ©
河北坝上草原的秋,则是另一种豪迈。
广袤的草场由绿转黄,再由黄变褐,像一块巨大的调色板。
远处吃草的马群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油画。
在这里,秋的颜色不仅仅是视觉的,更是可感知的——
是秋风掠过脸颊的凉意,是阳光洒在身上的暖意,是天地间一种辽阔的寂静。
图|pexels-gareth-davies ©
西安的秋,则承载着十三朝古都的厚重。
杜牧笔下“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意境,至今仍在古城墙下悄然上演。
图|pexels-pppsdavid ©
山东泰山的秋,则多了一份庄严。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悟,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更显深刻。
图|pexels
济南的秋日里趵突泉喷涌欢畅,泉水碧绿如玉,与周围渐渐变黄的柳树相映成趣,恰如赵孟頫所写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图|图虫创意 ©
江南的秋,来得晚,也更婉约。
南京的秋,是梧桐大道上的金色浪漫,是美龄宫那条如“宝石项链”般的壮观景象。
图|图虫创意 ©
苏州的秋,是园林里一树红枫与白墙黛瓦的对话,是拙政园里“留得枯荷听雨声”的雅致。
图|蒽子- ©
杭州的秋,是西湖畔桂花飘香的甜蜜,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余韵。
图|物道 ©
武汉的秋,是东湖畔层林尽染的绚烂,是长江大桥上秋风送爽的舒畅。
登上黄鹤楼远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意境扑面而来。
图|图虫创意 ©
西南的秋,则是另一番惊艳景象。
九寨沟的秋水清澈见底,蓝绿交错,如孔雀开屏。
最先,从苍翠变为红黄的树叶只位于海拔高处,但随着秋意渐浓,这些红黄的面积不断扩大,如同波浪一样,从高处向着低处在林海里一浪接一浪地奔涌。
图|图虫创意 ©
稻城亚丁,又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金黄的杨树林、碧蓝的海子(湖泊)、洁白的雪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图|图虫创意 ©
云南腾冲的银杏村,有着全国罕见的银杏景观——全村种植了数千株银杏,秋日来临,整个村庄被金黄的树叶覆盖,美得不似人间。
图|图虫创意 ©
福建厦门的秋,也是来得较晚。
老别墅在秋日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庭院里的桂花悄悄绽放,散发出阵阵清香。
环岛路旁的沙滩上游人渐少,唯有海浪依旧不知疲倦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图|图虫创意 ©
华南的秋,最为轻盈含蓄,需要细心之人方能察觉。
广州的秋,藏在清晨的一丝凉意里,藏在公园悄然变黄的树叶尖上,藏在街边突然上市的炒栗子香气中。
“秋风起,食腊味”是老广们的秋日仪式,那份对季节变化的感知,都化在了舌尖的味道里。
图|pexels-peter-lopez ©
桂林的秋,是山水画中的淡彩。
龙脊梯田的稻谷在秋日里成熟,层层叠叠的金色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通往天堂的阶梯。
图|pexels-quang-nguyen-vinh ©
漓江水清见底,两岸山峰如黛,秋日为这幅水墨画添上了一笔淡淡的金黄。
图|图虫创意 ©
海南的秋,最为隐约。
当北方已经层林尽染,这里依然绿意盎然。
唯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秋的痕迹——是午后阳光不那么炙热,是傍晚的风多了一丝凉爽,是市场上出现更多肥美的海鲜。
“秋风起,蟹脚肥”,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图|pexels-blackcurrant-great ©
华南秋天的韵味,在于这欲说还休的含蓄,如中国画中的留白一般,予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何其有幸,能在秋分将至的时刻,在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感受季节更迭的奇妙,体验秋色变换的绚丽。
秋天的颜色,不仅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一种积淀,一种传承。
在绚烂的秋色中仿佛看见沉淀,在万物凋零中仿佛看见新生,在变化中仿佛看见永恒。
有人说,秋天像第二个春天,每一片叶子都已化作一朵鲜花。
而我觉得秋天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写着大自然生命的智慧。
当我们走进秋色,也是走进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共同的美好情感记忆。
在这个秋天,不妨放下手中的琐事,走出钢筋水泥的围城,去感受一场秋雨的凉意,去聆听一次落叶的声音,去品尝一口秋果的香甜,去拥抱一片秋色的绚烂。
愿你在这个秋天,与最美的景色不期而遇,与最好的自己久别重逢。
图|物道 ©
秋高气爽,秋色浪漫,还有半月便迎来八天国庆假期,你是否已想好到哪儿赏秋?
欢迎在下方填写留言,与大家分享你的心之所向。
还没想好去哪儿的也不着急,不妨把本文当作一期旅游指南从中选择,或转发给朋友、家人,听听Ta们的想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