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带着对这副名联的无限遐想,我于季秋清晨踏上了山海关这片土地。
九月的山海关,褪去了夏日的燥热,海风裹挟着微凉,将这座边关古城拂拭得愈发清朗。这座矗立在燕山与渤海之间的雄关,不仅是一处地理坐标,更是一部凝固的历史书。六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赋予了它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壮美的自然景观。
第一关的雄浑气魄
穿过古朴的城门,巍峨的箭楼赫然矗立眼前。青砖碧瓦的"天下第一关"城楼,高13.7米,那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彰显着明代军事建筑的威严。抚摸着斑驳的城墙砖石,那指尖传来的粗糙触感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徐达筑长城、戚继光戍边的风云往事。登楼远眺,南望渤海烟波浩渺,北倚燕山层峦叠嶂,长城如巨龙般蜿蜒西去,真正体会到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磅礴气势。
老龙头的山海交响
随后我们转赴城南5公里外的老龙头景区。入海石城宛如巨龙探首,在波涛中傲然挺立。澄海楼上,乾隆御笔"澄海楼"匾额熠熠生辉,凭栏远眺,但见海天一色,长城与渤海在此完美交融。漫步沙滩,海浪轻抚着明代修筑的入海石城基座,浪花飞溅中,仿佛能听见当年戍边将士的呐喊,穿越回那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
光影中的历史回响
离开老龙头,我们又前往观看长城演出情景剧,数字技术的应用将长城修筑、明军抗倭等历史场景再现于舞台上,虚实交映,我仿佛看见了无数工匠垒石筑城、戍边将士横刀立马的身影。山海关不仅是座山海形胜,更是承载着的民族记忆:从明代边防到抗战烽火,从当年的“闯关东”到今日的多民族交融,她始终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与守护者,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长城精神。
古城里的烟火人间
晌午时分,我们回到了山海关古城。城内明清风格的四合院与商铺鳞次栉比。承恩驿、王家大院等古建筑静静诉说着往昔繁华,而关市间飘来的美食香唤醒了现代人的味蕾。循着香味走进一家老字号,听着浑锅的咕嘟作响,就着椁椤叶饼的清香,尽情地感受着"人间至味是清欢"的满足与归真。
山海关的秋,是砖石与浪花的低语,是戍边将士与渔家炊烟的重叠。这次行程虽短,却让我深深触摸到了长城文化的筋骨,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