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放开因私出境旅游,“新马泰”是很多人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选择。
如今,几十年过去,中国游客的出行方式、消费理念早已发生深刻变化。
但新加坡,却始终在中国游客的目的地名单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不是偶然,而是新加坡在不断适应中国游客的变化,不断更新自身旅游体验的结果。
不是资源多,而是更新快
新加坡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没有高山大河,也没有大片海滩。但旅游吸引力一直在线,关键在于它能不断更新体验。
比如潮玩IP“拉布布”,今年在国内破圈大火,但新加坡2022年就推出了限定版“鱼尾狮拉布布”,在当地引发排队热潮。
这不是偶然,是新加坡旅游局与泡泡玛特早早签署了三年合作备忘录。
2024年,新加坡成为中国以外唯一举办泡泡玛特国际潮玩展的城市。
2025年,泡泡玛特的IP形象将进入新加坡的万态野生动物世界。这些动作背后,是对中国年轻人兴趣的精准捕捉。
体验全链条优化,不只是“能玩”
除了内容更新,新加坡在游客体验上的本地化也做得更细。
支付方面,不光支持支付宝和微信,2025年还开始推广掌纹支付技术。这种方式比扫码更便捷,也减少了游客在境外支付的顾虑。
餐饮方面,大众点评的“必吃榜”和“黑珍珠”榜单上,已经能看到新加坡餐厅的专属推荐。这让中国游客在选择餐厅时更顺手,减少陌生感。
这些细节的背后,是从支付到内容的全链路打通。不是简单的翻译菜单或导游中文服务,而是把中国游客的生活方式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中。
用分众策略“拿捏”不同游客
2025年,新加坡旅游局推出“新加坡,反正好玩”的全新营销主题,围绕五类核心客群进行推广:健康乐活族、寻味美食家、城市探索者、娱乐体验派、乐龄银发族。
针对银发族,新加坡旅游局在2025年策划了旅行社产品设计大赛。广东广之旅和国旅国际会议展览公司获得“狮城乐龄产品设计专家”称号。
他们设计的路线注重文化体验和健康行程,把语言学习、城市漫步等内容纳入产品中。
广之旅的产品主管李沅怡表示,银发族现在更关注舒适、安全、内容丰富的行程,而新加坡在交通便利、医疗保障、语言环境等方面,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年轻人不是不来,是换了理由
2024年,新加坡与携程联合发布报告显示:赴新90后游客比2019年增长136%,00后增长超过200%。
这些年轻人不再靠假期凑时间,而是“请一天假,说走就走”。他们关注的是体验、情绪和社交分享。
新加坡抓住了这个变化。Lady Gaga、BLACKPINK、Taylor Swift等国际明星演唱会先后在新加坡举办,直接把“看演唱会+旅游”打包成一站式行程。
而综艺《花儿与少年》带火的圣淘沙斜坡滑车,在小红书上成为“爆款打卡点”。这些内容,不靠传统广告传播,而是通过社交媒体自然发酵。
不是比价格,而是比“心价比”
新加坡旅游局首席代表潘政志说:“吸引游客,不只是让他们来一次,而是让他们愿意再来。”这句话的重点,在于“心价比”。
在旅游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中国游客不再被“宣传词”打动,而是讲体验、讲共鸣。新加坡用中国游客习惯的平台、内容和支付方式,降低了文化门槛,也提升了情感认同。
从数据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游客为新加坡贡献旅游收入超过10亿新元,同比增长约9%。这不仅是人次的增长,更是消费质量的提升。
新加坡没有靠天吃饭的资源,也没有“永不过时”的景点,但它始终保持“常来常新”的状态。
背后,是一个城市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对游客需求的敏锐捕捉、对基础设施与服务细节的持续优化。
能理解人的地方,就不会缺游客。**新加坡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它还能一直在热门目的地名单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