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去昆明,云南省军区招待所的一位副总经理接待我们,她的这句话令我至今难忘。
那次我带着妈妈和姐姐到云南。十一月的东北,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我们带了不少衣服。到了云南才发现,这里气候宜人,一片葱茏,白天穿件薄衣,晚上加件外套就行。
副总经理是位大姐,早饭她陪我们,我羡慕地对大姐说:居住在风景如画的昆明太幸福啦,只穿衣服就能省很多钱。大姐就像我不了解昆明一样,她也不了解东北,她问我,东北人冬天是不是都穿貂?
那个年代东北确实有很多人穿貂,女性居多。穿貂一方面是为了御寒,而更多女性穿貂不只是为了保暖,也是受潮流裹挟,流行一旦趋于大众,便容易随波逐流。不少女性为了美,宁愿省吃俭用买貂,这一点毫不夸张。
那时还流行一个笑话,说很多东北女人为了穿貂,天天关注天气预报,盼着寒冬,盼着雪花飘飘,怕天气不冷穿不上貂,这就不只是单纯为了美了,想想省吃俭用花大价钱买的东西穿不上,一种浪费的心理占据的成分大于美了吧。
那时,离沈阳很近有个佟二堡,是专门生产貂的加工基地。那里几乎家家开店,老少上阵,形成了产、销一条龙,当地人家富得流油,貂的价格也比商场便宜很多。记得有一年姐姐到沈阳,我俩特意去佟二堡给爸爸买了件黑色貂皮上衣,花了一万多元钱。姐姐带回家,被爸爸教训了一顿,爸爸说太张扬,穿不出去。我给妈妈买过一件紫红色貂皮半截大衣,妈妈倒是穿得多些,她随爸爸出去有些场合会穿着去,按照妈妈说法,我想她展示儿女的孝敬之心比穿貂本身更有意义吧。如今这两件貂皮衣服早已闲置多年。
听了副总经理的话,我开玩笑说,我们东北女人四季穿衣服上花的钱比你们这儿可多的多了,国家该给东北女人多一些补贴才是,大家都笑了。
那次云南之行,因这有趣的交流更加令人难忘。之后几天,我们在云南游玩,见识了石林的鬼斧神工,感受了洱海的宁静悠远……我则更多领略了云南的民族服饰风情带给我感受。
返程回到东北,深冬的寒冷更加逼人。走在街头,看着穿着貂皮大衣的女人行走的身影,想起云南的对话,不禁嘴角上扬。旅行增长见识,这次对话,是南北文化的有趣碰撞和交流。
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不断发展,东北人的观念也在变,穿貂似乎成了俗气的代名词,再穿几万元买的貂会被人指指点点。更多人开始放弃穿貂,转而追求品质生活,选择羽绒服和棉衣。毕竟这些轻薄的衣服款式新颖,保暖性也越来越好。可见社会发展对生活理念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看成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走过许多地方,多年来我对云南的喜爱未曾改变,始终情有独钟。是“一身衣服四季穿”的独特气候吸引着我,还是云南如画的景色让我难忘,我自己也说不清了,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